2025 年 11 月 16 日,雷军的微博突然开启“暴走模式”,连发多条动态硬刚网络质疑,字里行间满是憋不住的火气。很快,“雷军连发多条微博辟谣”的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当雷军亲自下场辟谣时,这位以“和用户做朋友”著称的企业家,正经历着个人IP与品牌形象的双重考验。
![]()
一边是“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被断章取义成“重颜值轻安全”的舆论审判,一边是公关团队失位导致创始人不得不走到前线的尴尬现实。这场风波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家个人声誉管理的困境,更是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信任建构难题。
ONE
断章取义时代的舆论困境
雷军的“冤”,首先源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异化。
2024年4月的访谈中,“好看是第一位的”与“安全是基础、是前提”本是一体两面的完整表述,但在流量逻辑的驱动下,前半句被刻意剥离、放大、发酵整整一年,最终演变为攻击小米汽车安全理念的“利器”。
这种选择性截取正在成为网络时代的常态——特斯拉的供应链调整被简化为“去中国化”,雷军的设计哲学被扭曲为“安全次要论”,复杂商业决策在传播中被压缩成非黑即白的标签。
但雷军真的一点不“冤”吗?纵观小米汽车的营销史,“小字文学”的反复使用已埋下信任危机的伏笔。
![]()
从“1.98秒破百”的特定条件备注,到“冬季续航测试第一”的10℃环境争议等等,这些游走于真实与误导边缘的营销技巧,虽在短期内赚取流量,却长期消耗着品牌信誉。当用户拿着放大镜审视每一个宣传细节时,任何微小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种“狼来了”效应,正是小米当下舆论困境的深层成因。
TWO
公关失位与个人IP的双刃剑
雷军亲自辟谣的同日,传出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岗的消息,这绝非巧合。
在理想的企业治理中,专业团队本应成为品牌与公众间的缓冲带,通过系统化沟通化解误解。然而小米公关近年来屡次在危机响应中表现迟缓,事故舆情发酵半天才回应,“小字争议”靠老板用表情包搪塞,这种被动防御姿态让创始人不得不从“定海神针”退行为“救火队长”。
值得深思的是,雷军的个人IP本是小米最宝贵的资产。其亲民形象与工程师人设曾让小米汽车未售先火,抖音平台年涨粉超2500万的“流量神话”更令同行艳羡。
![]()
但当个人IP过度绑定企业形象时,企业家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品牌的风险点。从10月交通事故后的持续掉粉(月损近百万),雷军的抖音账号粉丝量由10月13日的4479万降至11月17日的4381.0万,一个多月的时间,掉粉近百万,到如今每起事故都将雷军本人推向舆论中心,这种深度绑定正在显现它的副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流量反噬。
THREE
制造业升级期的信任悖论
将视角拉远,小米的困境实则映射着中国制造业的普遍挑战。
正如特斯拉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却难弃中国电池产能(完全切割将导致成本上升42%),小米汽车在安全性能上堆砌硬核参数(51000Nm/deg扭转刚度、2000MPa高强度钢)却仍被质疑“重颜值轻安全”,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制造在完成量变积累后,正面临质变认同的瓶颈。
数据显示,小米汽车10月销量达48654辆,同比激增134.7%,说明市场仍在用订单投票。但“叫座”与“叫好”之间的裂隙,恰恰体现了信任建设的滞后性。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领跑时,公众的期待已从“性价比”升级为“品价比”,从“功能满足”跃迁至“情感认同”。
这种背景下,任何营销话术的瑕疵都可能被解读为对用户真诚度的背叛。
FOUR
破局之道,从流量狂欢到信任基建
雷军的遭遇给所有企业带来警示:在信息传播日益情绪化的时代,仅靠创始人个人魅力或营销创新已不足以构建可持续的品牌护城河。
小米要真正破局,需完成三重转变:
其一,营销范式从“技巧型”转向“透明化”。摒弃“小字文学”的侥幸心理,以特斯拉公布碰撞数据般的坦诚直面用户质疑。正如小米SU7(参数丨图片)实打实的车身刚度参数本就可圈可点,这些硬实力理应成为沟通主角而非备注栏里的补充说明。
其二,公关职能从“灭火队”升级为“信任建筑师”。学习长城汽车构建技术传播体系的做法,通过定期技术公开日、第三方检测数据披露等制度化沟通,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信任凭证。
其三,企业战略从“流量依赖”过渡到“价值深耕”。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已在专利布局上加速(如近期公布的驾驶场景数据生成专利),这种技术沉淀才是对抗舆论风浪的压舱石。正如特斯拉即便调整供应链也未放松研发投入,企业的终极护城河永远是创新能力。
很多业内人士说:小米的下一站,不该是创始人的流量保卫战,而是一场回归产品本质的信任重建战。
FIVE
回望“雷军冤吗”之问,答案或许介于冤与不冤之间:冤在完整观点被肢解,不冤在长期信任储备不足。这个案例映射的实则是中国创新型企业集体面临的成长烦恼——当我们已能在硬件参数、制造工艺上比肩国际巨头时,如何在软性的信任经济中同样赢得尊重。
从特斯拉的供应链重构到小米的信任危机,全球产业变革正在考验每个参与者的智慧。对于雷军和小米而言,这场风波或许是个契机,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营销与产品、个人与组织、流量与价值的关系。
毕竟,真正的“和用户做朋友”,从来不是靠微博上的亲密互动,而是源于每次危机中的坦诚相见、每处细节中的用户敬畏。
在制造业升维的马拉松中,没有谁能在断章取义的舆论场中独善其身。但那些最终穿越周期的企业,必然是将信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透明的沟通文化,构筑起最坚固的品牌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