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猪圈边的顿悟》
夏日的午后,蝉声嘶鸣。我站在三叔的猪圈旁,看着他用大勺搅动泔水,那股酸馊的气味混着热浪扑面而来。十六岁的我,刚在作文本上写下“人间处处有温情”,却被三叔一句粗粝的话击得粉碎:“养猪是为了吃肉,别真把它们当宠物。”
猪群在泥水里打滚,三叔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浪里有些变形。他撒着饲料,像在完成某种古老的仪式。“感情?”他抹了把汗,“我对它们的感情,就是让它们死得有价值。”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我心里,惊起层层涟漪。
鸡舍里的母鸡正在下蛋,三叔挨个捡拾。“连续半个月不下蛋的,晚上就上桌。”他说得平静,我却听得心惊。这时隔壁李伯踱步过来,他早年下岗后开了家劳务中介,常年在人才市场打转。“你三叔话糙理不糙。”他指着马路对面送外卖的小伙,“你看,有人忙‘事’,有人忙‘市’,有人忙‘势’。”
夕阳开始西斜,三叔的表哥开车来接我。这个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如今是投资公司合伙人。他摇下车窗说:“最厉害的是聚‘势’。就像养赛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积累的是稀缺资源。”车窗缓缓升起,空调的冷气拂过我汗湿的脸。
那个黄昏,我忽然看清了人生的四个象限:猪圈里埋头吃食的,是忙“事”的大多数;三叔这样的小养殖户,盯着方圆十里的“市”;而表哥他们,在更高维度上运作着“势”。只有极少数智者,懂得如何聚“势”成事。
多年后,当我在写字楼里加班到深夜时,总会想起那个夏天。我渐渐明白,与其抱怨现实的冷酷,不如尽早想清楚:我是什么品种?能下什么蛋?该进哪个圈?这个世界就像三叔的养殖场,每个生命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上周回村,发现三叔的猪圈变成了自动化养殖场。他穿着工装巡视监控屏,屏幕上跳动着饲料配比和出栏数据。“现在不讲感情了,”他指着屏幕笑,“讲效率。”但我注意到,他在每头猪的档案里都标注了特征:“花耳朵胆小要单独栏”“黑背爱吃甜象草”。
这让我忽然领悟:最高级的务实,是认清利益本质后,依然保留的那点温度。就像最好的养殖场,既计算料肉比,也会给猪听音乐;最成功的企业,既追求利润,也注重员工福祉。
离村时,三叔往我车里塞了箱土鸡蛋。“给你爸带的,他血糖高,吃这个好。”车子发动后,我从后视镜里看见他站在原地挥手,身影越来越小。这个曾经用最冷酷的道理敲醒我的汉子,此刻在暮色里柔软得像一株熟透的稻穗。
或许真正的智慧,就是在铁一般的规则里,找到那块能捂热人心的余地。就像三叔的养殖场,虽然一切都数据化了,但他还是会记得哪头猪胆小,哪头猪挑食。这微不足道的记得,恰是冰冷现实里最珍贵的人间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