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铃声在午后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我放下锄头,擦了擦满手的泥土,心想谁会在这个时候打来电话。村里装座机的人家不多,能打到我家的更是屈指可数。
"喂,是陈大海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而严肃的声音。
"是的,您是?"我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那种声音让我想起了部队里的首长。
"我是县里的,有件事需要和你谈谈。明天上午十点,到县委大院来一趟。"
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挂断了。我握着话筒愣了好一会儿,心跳开始加速。县里找我?我一个普通农民,能有什么事让县里的人亲自打电话?
01
村里的生活原本平静如水。
自从五年前转业回到这个小山村,我就像所有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亩薄田,一家三口,生活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
妻子秀芳总是说我想得太多。"大海,你都回来五年了,还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一边择菜一边埋怨,"部队里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我知道她说得对。可是有些记忆,就像烙印一样,怎么也抹不掉。特别是那些和战友们在一起的日子,还有那次在海边的经历。
儿子小军在外地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问我:"爸,你后悔从部队回来吗?"
我总是笑笑不回答。后悔吗?说不后悔是假的。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有些选择一旦做了,就只能往前走。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照顾她是我回来的主要原因。父亲去世得早,我是家里的独子,这份责任推不掉,也不想推。
村支书张永强是我的老同学,经常来家里坐坐。他知道我在部队里的经历,总是劝我:"大海,你这么有文化,不如到镇上找个工作?在村里埋没了。"
我总是摇头。不是不想,而是觉得没必要。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在哪里,而在于做什么。在部队学到的东西,在村里一样能用上。
帮助村民解决纠纷,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这些事虽然不起眼,但也是有意义的。
只是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那些往事,想起那个在海边发生的故事。
02
1995年的夏天,我在东海某海防部队服役。
那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作为一名通讯兵,我的工作就是保障部队的通讯畅通。每天面对着各种电台设备,处理着来来往往的信息。
我们连队驻扎在海边的一个小镇上,离海岸线不到两公里。训练之余,最大的享受就是到海边走走,听听海浪声,看看远方的地平线。
班长老李是个山东人,性格豪爽,对我们这些新兵特别照顾。"小陈,"他经常对我说,"当兵就要当出个样子来,不能给家乡丢脸。"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很充实。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九点熄灯。训练、学习、执勤,日子过得紧张而有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和战友们一起度过的夜晚。我们会在宿舍里聊天,说说各自的家乡,谈谈对未来的打算。
"大海,你家在哪里?"新来的小王总是好奇地问。
"山村里,"我会回答,"等退伍了就回去种地。"
大家都笑,说我没出息。但我心里清楚,那里有我的根,有我的责任。
部队的生活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纪律、责任、团结、坚持。这些品质后来在我的人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在部队里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担当。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危险不逃避,这是军人的本色。
03
那天是1995年8月15日,我记得特别清楚。
台风刚过,海面上还有很大的风浪。按理说这种天气不适合到海边去,但我接到任务,要到海边的观测点检查通讯设备。
下午三点多,我一个人沿着海岸线走着。海风很大,吹得人站都站不稳。远处的天空还是阴沉沉的,看起来随时可能再下雨。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呼救声。
"救命!救命啊!"声音很微弱,几乎被海风吞没了。
我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在离岸边大约五十米的地方,有个人在水中挣扎。是个女的,穿着军装,应该是我们部队的人。
当时我没有任何犹豫。脱掉外套和鞋子,我就跳进了海里。
海水冰冷刺骨,巨大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打过来。我使出全身力气向那个女兵游去。距离虽然不算太远,但在这样的海况下,每游一米都很困难。
当我游到她身边时,她已经快要沉下去了。我一把抱住她,用力往岸边游。她已经没有意识了,整个人都靠我托着。
回程比去程更困难。带着一个人在这样的海浪中游泳,简直是在拿命冒险。好几次巨浪打过来,我们都差点被卷进海底。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终于把她拖到了岸边。她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已经没有了呼吸。
我立即开始给她做人工呼吸。一遍、两遍、三遍...我不停地按压她的胸口,往她嘴里吹气。
"醒醒!醒醒啊!"我一边做着急救,一边大声呼喊。
终于,她咳了一声,吐出了几口海水。眼睛慢慢睁开了,看到我时,她的眼中满含泪水。
"谢谢你..."她虚弱地说道,"谢谢你救了我。"
我把她背到附近的卫生所,医生说如果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她叫苏晓雨,是我们师部通讯营的女兵,因为公务到海边来,不小心被浪卷进了海里。
04
转业后的生活确实和部队大不相同。
2000年,我正式告别了军营,回到了家乡这个小山村。从每天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这个转变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最难适应的是节奏。在部队时,每一分钟都有明确的安排,而在农村,时间似乎变得漫长而自由。
妻子秀芳是我转业第二年娶的。她是隔壁村的姑娘,朴实善良,对我很好。虽然她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农村,但从来没有抱怨过。
"大海,你在部队肯定很厉害吧?"她曾经好奇地问我。
我总是笑笑:"就是个普通兵,没什么厉害的。"
关于那次救人的事,我很少对别人提起。只有在喝多了酒的时候,偶尔会跟老张说起。
"那个女兵后来怎么样了?"老张总是好奇。
"不知道,"我如实回答,"救了她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这些年来,我偶尔也会想起苏晓雨。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还在部队里服役。当年她对我说的那句"谢谢",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村里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有它的意义。我帮助村民修理各种电器,教孩子们认字,调解邻里纠纷,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母亲经常说:"大海,你做的都是好事,老天爷会记着的。"
我不信什么老天爷,但我相信一个道理:做好事不求回报,但好事总会有好报。
儿子小军从小就知道爸爸当过兵,他很崇拜我,经常缠着我讲部队的故事。我会告诉他一些训练的趣事,但从来不说那些危险的经历。
有时候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选择转业,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可能已经是个老士官了吧,或许还能再进步一些。
但我不后悔。家里需要我,母亲需要我,这就够了。
05
接到那个电话后,我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穿上了那套平时舍不得穿的西装,那是几年前儿子结婚时买的,除了那次之外就没穿过。
秀芳帮我整理着领带,一边唠叨:"大海,你说县里找你能有什么事?不会是出了什么问题吧?"
"应该不会,"我安慰她,"如果是坏事,不会让我主动去县里。"
但说归说,我心里也没底。一个转业多年的退伍兵,能有什么事让县里的领导亲自过问?
坐上早班车,我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车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田野变成了县城的街道,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
县委大院比我想象的要威严。门口的警卫很客气,听说我的名字后,立即指引我到了一栋办公楼。
接待我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整齐的制服,说话很客气。
"陈大海同志,让你久等了。"他起身和我握手,"我是县武装部的李部长。"
武装部?我心里更加疑惑了。
"李部长,请问找我有什么事吗?"我直接问道。
李部长让我坐下,给我倒了杯茶。"是这样的,最近我们接到上级的一个通知,有人要找你。"
"找我?"我愣住了,"什么人找我?"
"一位军官,"李部长说道,"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受人委托联系你。她说多年前你救过她的命,一直想要当面感谢你。"
她?我的心开始狂跳起来。难道是...
"这位军官现在在哪里?"我急切地问。
"就在楼上,"李部长站起来,"如果你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见面。"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跟着李部长走向电梯,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电梯缓缓上升,停在了三楼。李部长领着我走向走廊尽头的一间会议室。
"就在这里,"他伸手推门,"陈大海同志,有位老朋友想见你。"
门缓缓打开,我看到一个身穿军装的背影站在窗前。听到门响,那个人慢慢转过身来。
06
我瞬间愣住了。
眼前的女军官大约四十多岁,肩章上是少校军衔,英姿飒爽,气质不凡。虽然容貌有了变化,但那双眼睛我永远不会忘记——就是当年我在海边救起的那个女通讯兵苏晓雨。
"陈大海,"她朝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有些颤抖,"二十八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苏...苏晓雨?真的是你?"
她点点头,眼中也闪烁着泪花。"是我。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找你,一直想当面对你说声谢谢。如果没有你,我根本活不到今天。"
李部长识趣地退出了会议室,轻轻关上了门,留给我们私人空间。
"你现在...已经是少校了?"我有些不敢置信。当年那个差点溺水的小女兵,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军官。
"是的,"她自豪地说,"现在在军区通讯部工作。这些年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当时不顾生命危险救我的情景。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有机会在军营里继续成长。"
我摆摆手:"那都是应该做的,任何人遇到那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
"不,"她坚定地摇头,"不是任何人都会跳进那样的海里救人。当时风浪那么大,你完全可以选择去找其他人帮忙,但你没有。你毫不犹豫地跳了下来,这种勇气和担当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美的盒子。"这些年来,我一直想找到你,但是你转业后就失去了联系。直到最近,通过多方打听,才终于找到了你的下落。"
07
"其实,"苏晓雨继续说道,"我找你不仅仅是为了感谢。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她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知道吗?当年你救我那件事,在我们师里传开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个通讯兵勇救落水女兵的事迹。后来我们师长还专门表扬了这件事,说这体现了军人的互助精神。"
我有些意外:"这些我都不知道。"
"当时你们连队为了保护你,没有让你知道这些。因为根据规定,私自下海是违反安全条例的,虽然是救人,但领导担心会影响你的前途。"她解释道,"所以这件事就低调处理了。"
她打开那个盒子,里面是一面锦旗和一张荣誉证书。
"这是师里后来颁发的见义勇为荣誉证书,本来应该当时就给你的,但一直没机会。现在,我想代表组织正式颁发给你。"
我接过证书,上面写着:"陈大海同志,在执行任务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战友,体现了人民军队互助友爱的崇高品质,特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看着这张迟到了二十八年的荣誉证书,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还有一件事,"苏晓雨继续说,"我现在负责军区的拥军优属工作。知道你在农村生活后,我联系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按照政策,像你这样的优秀退伍军人,是可以享受一些优待的。"
她从包里又拿出几份文件:"这是给你申请的退伍军人优待金,还有你儿子的就业推荐信。我了解到他现在在外打工,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安排他到军工企业工作。"
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年一个简单的善举,竟然在多年后得到了这样的回报。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哽咽着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正因为你不求回报,所以更值得尊敬,"苏晓雨说,"这些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你的精神。是你教会了我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担当。"
08
从县里回到村里已经是下午了。
我拿着那张荣誉证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二十八年前的一个瞬间决定,竟然有了这样的结果。
秀芳看到我拿着的东西,好奇地问:"大海,这是什么?"
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秀芳听完后,眼中满含着骄傲。
"我就知道我嫁了个好人,"她握住我的手,"你做的每一件好事,老天爷都记着呢。"
晚上,小军从城里赶了回来。听说有机会到军工企业工作,他兴奋得不得了。
"爸,你太厉害了!"他激动地说,"没想到你当年救的人现在这么有本事。"
我摇摇头:"不是她有本事,是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你要记住,做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得到什么回报,而是能为别人做什么。"
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听了这件事后特别高兴。她颤抖着手摸着荣誉证书,眼中闪烁着泪花。
"大海啊,妈为你骄傲。你爸在天之灵也会为你骄傲的。"
这一夜,我想了很多。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善举会在多年后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当年我跳进海里救苏晓雨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回报。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伸出援手。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次救人不仅救了苏晓雨,也救了我自己。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担当,什么叫做不求回报的善良。
这些品质伴随了我二十多年,让我在转业后的平凡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二天早上,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老张特意跑来祝贺我。
"大海,你这是好人有好报啊!"他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笑了笑:"不是好报不好报的,而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问心无愧。只要问心无愧,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能活得有意义。"
现在,我依然是这个小山村里的普通农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我的心里充满了力量,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记得我的善举,还有人因为我的帮助而活得更好。
这就够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当年海边的那个瞬间,我选择了付出,现在得到了最珍贵的回报——内心的安宁和别人的尊重。
苏晓雨说得对,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不求回报地付出,用真心去温暖这个世界。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