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感大流行,到近年来的SARS、MERS、埃博拉、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流行,无不警示着人类与病毒斗争的持久性和复杂性。
抗病毒药物是对抗病毒感染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医学界和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病毒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如吸附、入侵、脱壳、复制、释放等,来阻止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
▲ 针对流感病毒生命周期开发抗病毒药物策略(源自文献:doi: 10.1007/s00018-025-05611-1)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核苷酸类似物
通过模拟天然核苷酸的结构,以假乱真,导致病毒复制过程提前终止或产生无功能的病毒基因组,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如Remdesivir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可抑制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阻止核糖核蛋白(RNP)的合成。
2.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与病毒特定酶的变构位点结合,改变酶的构象,从而抑制其活性。2025年1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批的奥格特韦(Olgotrelvir)以SARS-CoV-2关键蛋白水解酶(Mpro)和宿主组织蛋白酶L(CTSL)为靶点,阻止病毒复制及降解病毒刺突蛋白,双重机制抑制病毒入侵。奥司他韦(Oseltamivir)则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抑制病毒扩散。
3.整合酶抑制剂
通过阻断病毒整合酶的活性,防止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中断病毒复制周期。以HIV治疗为例,2007年第一个整合酶抑制剂在美国上市,自此HIV治疗进入整合酶抑制剂时代。
![]()
▲针对HIV生命周期开发抗病毒药物策略(源自文献:Doi: 10.3389/fmicb.2023.1133407)
4.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靶向病毒生命周期关键步骤的研发策略越来越精细化。如靶向病毒刺突蛋白或宿主受体(ACE2)的抑制剂或抗体可以阻止病毒吸附和侵入,RdRp抑制剂阻止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蛋白酶抑制剂阻止蛋白质翻译与加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阻止病毒组装与释放。针对不同病毒周期开发药物,有望降低耐药性。
面临的挑战
尽管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但是其研发仍面临残酷的挑战。
1.病毒结构和周期
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相对复杂,部分病毒的复制机制尚不明确,影响了基于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病毒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为药物开发提供机会,但病毒仅编码自身的几种蛋白质,靶点可能只有一个或少量数个。有些蛋白还可能具有宿主细胞的功能,靶向这些蛋白可能会伤害健康人体细胞,这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难点之一。
研究人员在安全靶向病毒关键蛋白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如HIV中的整合酶、RNase H、核衣壳蛋白7,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酶,流感病毒核酸内切酶。这些负责DNA或RNA复制的聚合酶在多种病毒中具有相似的位点,因此是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方向。
2.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尤其是RNA病毒,具有高突变率,导致靶点药物失效。这一点在抗SARS-CoV-2药物开发中彰显的淋漓尽致。SARS-CoV-2的持续突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Omicron突变体的出现,相较于原始毒株,其基因组发生了30多个突变。这些突变增强病毒的传播性和抗药性。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突变会提升其适应能力,增加感染率,如RdRp上的S759A和V792I等突变导致病毒对瑞德西韦的耐药性。
开发抗耐药性抑制剂是积极应对病毒突变的策略之一。Mpro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蛋白水解酶,在冠状病毒中高度保守,且人体内缺乏同源蛋白酶,因此成为抗SARS-CoV-2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
3.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
缺乏能够有效表征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也增加了药物研发的难度。抗病毒药物发现并不仅限于设计好的抑制剂,还要证明药物有限,首先是在细胞中,然后是动物模型,最后才是人类。但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差异会给病毒研究带来障碍。
不同病毒、甚至同种病毒的不同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巨大。建立更精准的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以及开展严谨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至关重要。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则提供了更贴近临床实际模型。
随着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和反向遗传学等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病原体的结构和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显著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成功率。此外,靶向蛋白降解、共价药物、核酸药物等技术的发展,对开发多维度、多靶点药物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义翘神州已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包括新冠小分子药物靶点RdRp、3CLpro、NSP7、NSP8、NSP10、NSP13 (Helicase)、NSP14 (Exonuclease)、NSP16 (Methyltransferase) 等,以及猴痘、流感、RSV和HIV等的关键靶点,全面支持抗病毒药物开发。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