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近有点忙,忙什么呢?忙着见中国。
11月16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林德纳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成为这一届德国政府中第一位访华的部长级官员。
这一行程来之不易,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还因炒作台湾问题被中方冷处理,访华计划直接告吹。
![]()
德国这是怎么了?一边在政治上对中国指手画脚,一边又急着派财长来华谈合作?
当下的德国,早已不是那个传说中的“下水道油纸包”的工匠典范。俄乌战争后,能源价格飞涨,环保主义过度保护,导致大批企业纷纷逃离德国。
经济上一团乱麻,德国这才发现,东方老朋友的中国,似乎成了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中国以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关税战让德国汽车、化工出口暴跌超过20%。大众汽车前三季度利润暴跌58%,而化工巨头巴斯夫却在中国砸下百亿欧元建生产基地。
德国企业用真金白银给政府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地缘经济学”课。
![]()
林德纳此行带着清一色的金融巨头代表团:安联保险、德意志交易所、联邦金融监管局的高管全来了。
这阵容暴露了德国的真实焦虑:既想确保稀土供应(德国90%依赖中国),又希望为德国保险公司争取中国市场准入。
![]()
但问题是,德国政府一边跟着美国排除华为5G设备,一边又向中国伸手要稀土,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中德经济早已深度绑定,就像一对紧密咬合的齿轮。
大众汽车每三辆中就有一辆销往中国,德国氢能技术想落地,也得借道中国的光伏产业链。
这种深度互嵌让所谓的“脱钩”根本不现实。
![]()
然而,中德关系的奇特之处在于:政治越冷,经济越热。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飙升至119亿欧元的历史新高。
德国中小企业更是务实,政府高喊“去风险”,它们在广东的工厂却连夜扩产。
一位在华德国企业家直言不讳:“中国工厂停电都能用柴油发电机撑三天,德国天然气断供怎么办?”
德国现在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高手:左手握着百年制造工艺,右手攥着中国给的订单,眼睛却不时瞟向美国的脸色。
但现实很残酷,中国电动车电池成本比德国低40%,光伏板产量占全球80%。
如果德国继续在高端制造领域吃老本,恐怕连看家本领都要被颠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德纳在访华前还不忘提要求,“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但他可能忽略了,世界已经变了。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更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
德国需要明白,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是合作的前提。既要破坏政治基础,又要索取经济红利,这种精算师式的外交恐怕难以如愿。
当中德关系的“政治齿轮”与“经济齿轮”转速不一致时,整个机器难免会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有德国媒体披露,在11月3日两国外长通话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承诺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言辞中透露出明显的急切。
这种急切背后,是德国经济面临的严峻现实。
![]()
对于中国而言,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底线也很明确。正如中方所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自然也希望德国能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
德国财长此次访华,表面上是为了参加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实则肩负着为德国经济“救火”的重任。
只是不知道,德国政府是否真正明白:在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才是通往合作唯一的康庄大道。
![]()
精明的德国企业家们已经用脚投票,现在轮到柏林的政客们做选择题了——是继续在价值观外交与经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还是拿出务实的态度,推动中德关系重回正轨?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德国的经济未来,也将决定欧洲与中国关系的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