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政坛又冒出一颗“重磅炸弹”,炸点不在中国,却意外让中国成了意料之外的“赢家”。
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卸任近一年后,突然在一档名为《中国学会如何玩转特朗普?》的美国节目中开口了。这节目名听着就带点挑衅味,背后其实是美国政界和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反思,尤其是对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全面复盘。
沙利文在节目上可没留情面,明确表示:中国在特朗普任内拿下了两场战略胜利;而特朗普的对华策略,说好听是“混乱”,说直白就是“差到极致”。
![]()
这番话一出,美国政坛炸开了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华盛顿引发广泛关注,民主党人默默点头,而特朗普阵营连夜开会“灭火”。
沙利文的爆料,其实是美国内部对特朗普外交路线、尤其是对中国战略的深刻不满,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在扑朔迷离的国际局势中,靠战略定力硬是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两大关键“战果”
沙利文提到的第一个“战果”是中国摸清了特朗普所谓“交易艺术”的底细。
![]()
中美贸易摩擦打得火热,特朗普一边加关税,一边叫嚷着“让中国服软”,可中国并没照脚本来。反而是通过精准反击,逐步摸出了特朗普那点习惯:起手就吓人,关键时刻却容易让步。
比如关税战刚打响,美国农产品出口受创,农业州选票吃紧,特朗普立马在谈判桌上松口。中方则以“暂停部分301调查”作为回应,换来阶段性“休战”。这种休战在特朗普嘴里成了“胜利”,但在沙利文看来,分明是美方被迫退让。
![]()
更重要的是,中国利用美国大选年等政治周期,把经济问题和安全议题巧妙切割,把主动权慢慢夺了回来。这种“战略耐心”,正是沙利文所谓的“第一场胜利”。
而第二个“战果”,落点在芯片。
特朗普政府原本把高端芯片管制当成王牌,想通过限制出口,来卡中国的脖子。可在沙利文看来,这张牌压根没打出效果。
特朗普当时的算盘是,把芯片当筹码,以为能逼中方在贸易、投资等方面让步。但现实是,美国芯片巨头自己先痛了。一边是中国市场占比高,一边又得维持全球供应链,结果制裁令一出,自己企业利润先缩水。
![]()
中国这边则迅速出招。先是稀土资源“亮明态度”,让美方意识到,关键原材料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再来是加快国产芯片替代,成熟制程领域逐步突破。再加上“一带一路”带动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国用体系化反应,顶住了这波技术封锁。
沙利文话里话外其实在说:美国原本想靠“高科技压制”,结果被中国打了个战略反身拳,这才是第二个“战果”的核心。
“遇强则弱”
沙利文的批评关键在一点:特朗普的“强势外交”,只在对手弱的时候管用,一旦遇到像中国这样有反制能力的国家,就显得毫无章法。
![]()
对比来看,特朗普在对某些小国时出手毫不犹豫,一副“谁不听话就制裁”的姿态。但面对中国,嘴上强硬,实则常常战术后退。
比如当中国提高对美关税、释放稀土牌、加强与东南亚合作时,特朗普原先高举的“极限施压”就慢慢收了手,不是延期,就是谈判。沙利文直言:这不是战略,是短期交易思维在作祟。
特朗普的“外交艺术”,讲究的是“谈判即战斗”,可这种风格在面对大国博弈时,反而成了软肋。因为中国不怕打持久战,更擅长在局势复杂时保持节奏,逐步蚕食主动权。
![]()
特朗普看重股市,一遇到市场震荡就调整姿态;他追求“立竿见影”的结果,常常忽略外交的长期性。这些特点,在沙利文眼中,就是“遇强则弱”的真实写照。
而这种个人风格的外交,放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显得格格不入。美国作为全球老大,原本需要的是稳定、连贯、可信的战略框架。但特朗普的“变脸式”操作,不仅伤了盟友信任,也给了中国更多可操作空间。
沙利文的批评,其实说出了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的心声:大国竞争,不能靠拍脑袋,更不能靠出尔反尔的“谈判术”。
![]()
两党斗争
沙利文的话,并不是一个人的吐槽。他的这番言论,其实和拜登政府近期一系列对特朗普政策的“回头批”是一脉相承。
从前国务卿到国防高官,近期都在不同场合“重评”特朗普任内的外交策略。这不是巧合,而是民主党的一项政治战术:趁着选战临近,把特朗普塑造成一个“危险的交易者”,以便为拜登政府的政策描红。
而这个策略的背后,也藏着美国两党对华战略的“共识危机”。虽然都认定中国是“最大竞争者”,但在怎么竞争、如何应对上,却是各说各话。
![]()
特朗普强调强硬、脱钩、极限施压;民主党则主张“联合盟友”“规则竞争”。听起来像是两种路径,实则背后都藏着对战略方向感的焦虑。
而这种内耗,还真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了。它直接影响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每次白宫换届,外交政策就180度大转弯,盟友看在眼里,心里打鼓。对手也能看出,美国在战略执行上“说一套,做一套”。
美国国际形象曾大幅下滑,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对美依赖。而在对华政策上,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也在尝试找出“平衡路线”,不再一边倒地站队。
![]()
沙利文的“爆料”,本质上说的是:美国在对华竞争中,自己先乱了阵脚。这种混乱,不是中国制造的,而是美国内部矛盾的自然反应。
沙利文这一番“不装了”的表态,说到底,不是送给中国的“掌声”,而是给美国战略界的提醒。
中国在特朗普任内取得的两场“战果”,不是靠赌运气,而是靠战略定力和系统反应打出来的。而特朗普政府被批“差到极致”,也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自己太乱。
大国博弈,比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更能稳得住。战略不是一场场交易,而是一场长期竞赛。
国际舞台上,真正的胜负手,往往藏在内部的治理能力上。能克制冲动、保持清醒,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真正底牌。
参考信息:沙利文吐槽:特朗普遇强则弱,中国拿下两大关键成果——观察者网2025-11-17 15:3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