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客户端讯(王奕澄)11月13日至14日,“e铜漫步·媒好相约”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铜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铜山区委宣传部(网信办)主办,澎湃新闻承办,邀请国内十余家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铜山实地探访其乡村文旅与安全产业的蓬勃脉动,深度解码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能。
铜山环抱徐州主城区,连通鲁皖两省,自古便是南北通衢的要冲之地。步入2024年,这片热土更以实力印证其“苏北第一强区”的担当: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485.71亿元,同比增长7.8%,总量占据徐州市六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与开票销售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双超千亿”的突破,其作为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坚实。采访团此行,正是要亲身感受这亮眼数据背后,文旅融合绘就的乡村新画卷与安全产业锻造的硬核竞争力。
此番探访,也是打开一扇观察新时代铜山的窗口,看铜山如何“刚柔并济”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看见流动与创新的中国乡村
采风团第一站走进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这是一次在时光长廊中的漫步,目光所及,是跨越千年的历史层叠,是多次决定家国命运的“胜利”坐标在此汇聚成的独特气质。
汉王镇静卧于徐州西南苏皖交界之处,北倚云龙湖的潋滟波光,本身便是一卷山水秀美、历史与人文交织生辉的画卷。这里的名字源于一段帝王霸业的起点——传说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曾在此绝境中拔剑,石裂泉涌,军心为之大振,“拔剑泉”的传说由此流传千年。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也坐落于此。初冬的暖阳温柔地洒在这座始建于清代的青石院落,作为昔日华东地区渡江战役的指挥中枢,这里的一砖一瓦曾见证过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如今,游客们在此驻足,凝视当年的老物件,在老屋门前留下光影纪念,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步履在此交汇。
而这深厚的历史底蕴,并未尘封于往事,它正化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汉王镇的年游客量已突破80万人次,数字的背后是当地对文旅资源的积极发掘与创新呈现。
![]()
汉王镇紫山村
![]()
汉王镇拔剑泉
![]()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记者看到了一个名为“蛙·两季”的主题园,它以自然农作与农耕文化为核心,巧妙整合了稻麦轮作的农业生产,汇聚了面包坊、面馆、咖啡、手工体验、非遗项目、稻田民宿及网红书屋等多元业态。漫步园中,面包窑炉依偎在梯田旁,小羊在园区里悠然自得,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
这种创新的“田园剧场”模式,让都市人发现了乡村别样的魅力。据介绍,自今年5月试运营以来,“蛙·两季”已接待研学团500余批次、游客超2万人次,总收入约370万元。它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一个连接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中间态空间”,为乡村文旅注入持久的活力。
![]()
“蛙·两季”农文旅园区
视线转向尖山脚下的梁堂村,这座拥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古村,也悄然完成了美丽蜕变。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许多石屋破败,村舍荒芜。
据张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山介绍,转变始于“拆建改造、修旧如旧”的模式。村庄将50座老屋精心打造为石屋聚落示范区,让古老的建筑肌理焕发新生。农耕文化体验馆、油葵榨油坊、咖啡馆、啤酒屋、精品民宿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乡村消费场景逐渐清晰。整村于2024年10月正式开门迎客。
走进梁堂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白墙黛瓦的崭新小楼,而山脚下那些改造一新的石屋更是别具一格。院内的石磨、石臼,房前屋后辟出的块块菜园,无不散发着浓郁的苏北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
从汉王镇的历史深处到梁堂村的现实蜕变,铜山的乡村文旅发展图景变得愈发清晰:乡村振兴并非被动等待机遇的馈赠,而是主动作为、创新求变的成果。
![]()
梁堂村
铸造安全之芯
在探寻铜山区文旅融合的盎然生机后,采访团的视线转向了一座以“安全”为使命的特别园区。这里回荡着守护生命的科技强音——园区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默默书写着保障生命健康的“英雄叙事”。
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坐落于徐州市南部,是徐州高新区打造的第一特色产业——安全应急产业的核心策动区。它不仅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共同擘画的“中国安全谷”,更承载着为公共安全提供硬核科技支撑的雄心。
这片产业沃土的孕育,深植于徐州的工业基因与实践需求。过去,作为重要煤炭基地,安全生产是悬在徐州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份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为产业萌发提供了最初的土壤。中国矿业大学的迁入,如同播下了科技的种子,带来了顶尖人才与科研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协同优势,驱动着安全应急产业这片林海茁壮成长。
![]()
历经十余年的深耕与融合,园区已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片森林。这里汇聚了各类安全应急企业910家,围绕矿山、消防、危化品、公共及居家安全五大领域,构建起从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到应急救援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千变万化。在鲁班智能公司的展厅,采访团目睹了科技如何应对极端挑战。水上遥控救援机器人可以像利箭般划开水面,防爆无人机在复杂空域中稳如磐石,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则无视地貌阻隔。
其中,一台橙红色的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它形如迷你装甲车,却能在3分钟内排空一整个标准泳池的水量,射程高达85米。“一台这样的机器人,足以替代约16名消防员深入最危险的火场,”生产部负责人于海伦介绍道,“它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守护消防员生命的可靠伙伴。”
![]()
鲁班智能科技
而在徐州科瑞矿业科技的平台上,守护以另一种静默的方式展开。数块电子大屏实时映射着远方矿山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智能算法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精准捕捉着人员与设备的细微异常,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电子围栏”,为深井之下的矿工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无论是冲锋在前的救援装备,还是洞悉于毫末的智能系统,这些企业正以不同的技术路径践行着同一个使命:用创新的力量,破解“卡脖子”的难题,将安全的边界不断推向更危险的远方。
这份坚实的产业力量,已被铜山精准地嵌入其宏大的发展蓝图之中。记者注意到,铜山已构建起清晰的“312”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向高、智、绿迈进;一个特色产业——安全应急装备,已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引领全国的地标性产业;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则迅猛发展,积蓄着未来动能。
![]()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铜山,从未停止其奋进的脚步。它一手精妙地盘活沉睡的乡村资源,以文旅之笔绘就现代“富春山居图”;另一手则坚定地锻造以安全应急产业为代表的硬核科技力量,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贡献“铜山方案”。这一柔一刚之间,生动诠释了其作为“苏北第一强区”的全面担当与发展智慧。(本文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铜山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