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深圳街头,充斥着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灵魂,也氤氲着海外商业巨头带来的封锁和机遇!
烫头,染发,喇叭裤,比不上“大哥大”里一块电池的横行傲慢!
初入深圳遇商机
当26岁的王传福作为北京冶金研究院最年轻的干部,被委于重任,踏上这片土地时,他深深被这里漫天蒸腾的创业热情所吸引,同时还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但是要把握住它,就意味着舍弃!
舍弃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还要投入巨额的资金!
要知道,王传福是在安徽一个农村家庭长大的。
13岁丧父,15岁丧母后,五个姐姐就早早嫁人,妹妹也被寄养在亲戚家,唯有哥哥嫂子照顾王传福并供养他考上大学。
被保送研究院后留院工作,突破多项电池技术瓶颈后,终荣升为最年轻的教授!
这一路的披荆斩棘,换来如今安稳的生活实属不易!
当他被寒门子弟视为频频称赞的奋斗标杆时,王传福却撕碎了接下来令人艳羡的仕途剧本,选择了下海经商!
就像他表哥吕向阳说的,“我是没路可走了才下海!你好好的工作,这是干嘛?”
1995年王传福拿着从表哥那里借来的250万,租了厂房,招了员工,开了公司,取名比亚迪!
他到底看到了什么,让他如此狂热的放弃一切投奔其中?
是电池,镍铬电池,一片被日本电池巨头放弃的领域!
但对于“船夫哥”看来,那竟是一片万亿级的蓝海!
锂电池虽充电快,但价格高,在起步阶段的供应效率也有很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这个月薪几百块的土地,低价购买才是最大的刚需。
企业自然还是习惯用低成本的镍铬电池!
就像此时台湾的大霸电子,本来是三洋的忠实客户,但是退出镍铬电池以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
比亚迪想靠“捡漏”赚得了第一桶金,这有点和拼多多如出一辙。
当年淘宝打假,把一大批商户赶出平台,却被拼多多系统化接收,3年成就了千亿市值,复刻了早期“淘宝”的辉煌昨日!
在当年月薪几百的年代,与如今面对月薪仅几千的数亿人群,这种决策,殊途同归!
被人抛弃的不一定是“破烂”,也许蕴藏着“恰逢其时”的财富密码!
但一切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在三洋索尼电池统领全球的多年里,国内同行不敢半步越距,只有合作从未想过技术独创。
这片空白,正是令比亚迪蠢蠢欲动的地方,敢为他人所不为,才得他人所不得,但要受他人所不能受啊!
那个年代,巨头们为了防止小公司迎头赶上,把电芯专利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并设置上千万的生产线高墙来阻挠其他企业的涉入!
正因这一红线,多少年,“霸主"恒称霸主,过得好不逍遥!
但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破解天局,重塑江湖,旧人惧你老谋算,新人无畏抢地盘!
靠土办法破封锁
船夫哥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就一个字“拆”!
王传福从小喜欢拆东西,把收音机拆开重新装上,是他常玩的游戏!
多年后,这种兴趣,竟成为他撬动命运巨石最大的武器。
将电池拆开,研究出组合逻辑,没有钱建生产线,就把生产线上机器做的每一个工序,拆解到每个人来操作!
比如电池包注多少液体,标签贴到什么位置,那些看似流水线的自动化,人工加上简单的工具完全可以完成!
这种分解,竟然将上千万成本压缩到一百万之内,做出来的质量也相差不几!
这种办法虽笨拙,却里藏着侠者的坚韧,如同武当太极,看似慢如蜗牛,实则积小力破万难,终能填海移山。
恰逢当时下岗浪潮,不仅解决了附近十几个村民就业问题,还整体降低了成本!
这让中小企业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前来合作,当然还有台湾大霸电子和很多之前三洋索尼的老客户。
2年就卖掉1.5亿块电池,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四的电池供应商。
巨头们看到自己的忠实粉丝流向他人,自然是气愤填膺,但依旧是按兵不动。
因为这正是他们设下的一大陷阱,一切都还在掌控中。
直到97年的金融危机,比亚迪低价锂电池横扫市场,让三洋和索尼直接坐不住了!
要知道,日本电池巨头放弃镍铬并不是大发善心的让出市场。
而是为了把所有人引入这个陷阱,当所有人蜂拥而至,深陷其中无暇思考时,自己早已脱身研究锂电池,实现了转型升级,继续下一个时代的垄断!
比亚迪何尝没有看出这些阴谋,他始终知道,镍铬电池是落后的,自己只是借此,先上得了牌桌。
未来长久发展,还得是锂电池的技术突破,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虽然日本巨头在锂电池发展上,有着数年的先发优势,但是并没阻碍比亚迪用低价突破防线!
比亚迪依然是拆解的土办法,利用人海战术代替机械手的生产策略,把锂电池成本降40%!
据说,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投资要一亿美金,需要500人,一块电池成本8美元,而比亚迪人工生产线只要一千万,8000 多人,成本只有3美元!
1997年金融风暴来袭,在所有手机厂慌不择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时,他们找到了比亚迪!
但大家总觉得这个半路出家的小作坊是“投机作假”,直到摩托罗拉考察了半年决定和它合作。
其他手机大亨诺基亚,爱立信等才接踵而来!
有了大厂的合作,比亚迪业绩和声誉像是坐上了航空母舰,一路飙升!直到2002年成功上市!
硬刚日本巨头
但殊不知,城墙之上早有两大巨人开始了叫嚣围剿。
三洋于东京起诉比亚迪侵犯锂电池专利,随后索尼在美国起诉!
看起来的正当自卫,其实是他们惯用的“专利恐吓”武器!
巨头们,早已习惯高高在上的王者形象,一直以来无论谁,攻陷了它们的领地,只要拿起“专利侵犯”诉诸法律,对方便乖乖收兵投降!
他们似乎拿捏了,无名小辈们胳膊拗不过大腿的怯懦。
宁愿息事宁人,也不会耗时耗财的硬刚来自讨苦吃!
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大都有种,扯上官司的耻辱感。
理所当然的认为原告是有理有据的胜诉方,被起诉者大都宁愿认栽也不会应诉当炮灰!
可比亚迪偏偏不信那个邪,“若命运不公,我就与它斗到底”!
初生牛犊的比亚迪不仅接招了,还强烈声明没有侵权!
多年前,比亚迪就料到会有这一天,每年投入5000万,建立知识产权和法律事业部!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此时比亚迪面对两面夹击,不能退缩!
一旦认怂,不仅信誉受损,丧失美日的进出口权利,已经进来的电池也要停止售卖。
三洋和索尼,一前一后,分别在东京和美国上诉,分明是为了阻挠比亚迪在两个区域的生意!
此时摩托罗拉等所有合作者也备受压力,并要求比亚迪签下协议,一旦失败,将承担所有损失!
这意味着,一旦失败,所有合作都意味着停止,比亚迪将走向悬崖峭壁!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比亚迪律师们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终于找到24件证据,8篇专利,还翻越出了60年代的文献。
证明比亚迪用的都是公开文献,而非侵权,并提出三洋专利属于改进并非原创!
专利这个东西,和写作类似,相当于,同样查阅了原始资料,三洋只是改了几句话,成了自己的原创!
据说,比亚迪从一开始,就很重视专利规避技术,比如电池液范围0.4毫升以上,比亚迪在0.4以下;厚度在80到250微米,比亚迪就设在范围以外。
三洋见势不妙,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名誉损失,便要求和解!
而对于索尼并不好对付,在此之前,日立和神户等日本大企业多次申请它为“无效专利”,都未能成功!
比亚迪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公司又能奈它何!
律师团,四处奔波,寻人打听昼夜查阅,只要有消息,就前去考察,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在索尼申请专利之前就已经在市场大量销售过该电池,这就意味着,索尼的申请根本构不成专利。
此后,比亚迪还找了120多份材料,备好充足武器随时反击!
索尼三洋纷纷败诉,但又不停的上诉,最终未能翻盘!
这场让中国制造业扬眉吐气的专利之战,比亚迪打赢了,打的是震慑四方,响彻全球。
让中国电池在国际有了立足之地,也让后来者有了突围枷锁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常被过来人的经验束缚,他都不行,凭什么你就可以!
可是,你不是他们,你是你!
那些看似强大的对手,和高不可攀的山峰,在挥剑上马的那一刻便成了纸老虎!
成败在心不在身,在非生即死的强大压力下,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参考资料
《比亚迪荣耀与争议的崛起之路》 2021年10学8日 节点财经
《比亚迪海外如何赢得中国创造的胜利》 2005年12月29日 集佳知识产权官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不涉及任何消费投资引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