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围绕无计划作业防控、现场风险研判、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等安全监督重点、难点,国网安徽电力综合服务中心在上级单位和部门的指导下,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开发三大多模态安监管控智能体,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数智安监体系。
![]()
电力安全督查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现场安全稽查。张峥摄
“数智安监”筑牢安徽电网安全防线
国网安徽电力综合服务中心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开发无计划作业防控、作业风险瞭望员、电网风险千里眼三大多模态安监管控智能体,从管控无计划作业、识别现场隐患到预判电网运行风险,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数智安监体系。今年8月,三大智能体上线运行,进一步提升安徽电网安全智能化管控水平。相关成果入选国网公司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第一批15项创新应用成果推广名单。
覆盖6类专业场景,无计划作业全流程管控
无计划作业是“五害”严重违章之首。人工查处无计划作业行为不仅“大海捞针”耗时费力,还存在监督盲区等问题。
无计划作业防控智能体围绕变电、输电、配电、基建、车辆、信息等6类专业场景研发,汇集作业现场监控设备采集的视频,每30分钟自动对变电站设备区、输电线路塔基、配电台区作业点等关键区域进行视频截帧,利用大模型的图像识别能力精准研判现场人员、机械、塔材、跨越架等电力要素信息,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
今年以来,通过无计划智能研判查处无计划作业违章12起,全省作业计划执行总量同比增长17%,助力系统各专业计划管理步入精益化水平。
汇集多平台信息,现场风险智能研判
针对跨越带电线路、高速公路、铁路、航道等作施工作业,督查人员要对照杆塔位置逐一排查跨越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以某500千伏输电线路跨高速公路放线作业为例,2名督查人员要到现场使用无人机逐一排查风险点,约用时3小时,且排查覆盖范围有限。
作业风险瞭望员智能体的应用,改变了这一传统排查方式。智能体贯通“电网一张图”平台,实时获取输电线路、杆塔位置、设备参数、周边环境等信息,能以杆塔为中心点,自动截取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卫星图像、无人机巡检图像,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精准识别交叉跨越的高风险区域,辅助督查人员直观掌握风险分布情况。
依托作业风险瞭望员智能体,国网安徽电力高风险现场智能管控覆盖率提升至98%,跨区域作业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率达100%。
![]()
电力安全督查人员依托安监数智平台开展远程督查。刘涛摄
双模型协同分析,电网运行风险精准预警
电网安全运行受设备状态、作业活动、天气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线路故障风险陡增。以往,电网运行风险研判多靠人工汇总相关信息后,再结合经验分析,耗时久,且容易因数据不全、分析维度单一导致预警偏差、不全面。
电网风险千里眼智能体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人工智能深度分析,实现了电网运行风险精准预判与及时预警。智能体整合了线路负载率、设备健康状态等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系统数据,作业时间地点、作业风险等级等风险监督平台数据,未来72小时风速、降雨量等企业级气象中心数据,以及历史安全事故、违章记录等安监管理平台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标准化处理,打破跨系统数据壁垒,形成了风险研判数据集。
上线以来,电网风险千里眼智能体已累计发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超120次,有效辅助运维单位优化作业计划、加强设备巡检,显著提升了应急处理能力。(张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