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南极发员工信的时候,他也没想到会翻车。
在新东方成立32周年的这天,小王(化名)还在为了提升续费率在公司加班,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没有享受周末的时光是痛苦的,这时小王收到了一封邮件,本来以为是哪个暗恋的女孩儿邀请吃饭,没想到啊,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的小作文是老板写的,打开邮件一看,大红色的字体:
![]()
.....这是什么?来自老板无情的炫耀吗?通篇看完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与我何干??
这也是众多网友看完,舆论一边倒的原因。
当宏大叙事在个体困顿的环境中被迫失真,再澎湃的情绪也将变得苍白。
当俞总站在南极,回顾自己的过去,评价当下,并试图指引大家的未来。而他的员工却困在四四方方的工位上,焦虑于难以完成的kpi。
工作的琐事和宏伟的未来,这两个场景无法产生链接,很难共情老板的激情澎湃。你过去的辉煌我没有参与,未来的畅想只可能是画饼,现在的苦是我吃了,去南极旅游的福是你享了,这可能是很多员工看完这封信的内心独白。
但俞敏洪也罪不至此,作为企业创始人,他吃的苦可能不在明面上。
![]()
在21年的“双减”政策下,新东方受重创,主营业务瞬间归零,市值蒸发近2000亿人民币,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他选择无条件退费,给员工“n+1”补偿,捐赠桌椅。作为企业家,也是承担起了社会责任。
尽管当时普遍认为,新东方和俞敏洪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仅过去一年,他又带着东方甄选杀出重围,董宇辉的“知识带货”火了,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靠着董宇辉才火出圈的吗?但其实俞敏洪一直是站在公司战略最难的地方的,比如转型方向的决策,不是脑子一热一拍就干的,要研究市场和政策,要经历不断地探索和试错。比如直播卖货,谁也不知道谁播了能火,最开始他也自己播,只是效果不好。所以董宇辉爆火只是个结果,前面的努力俞敏洪都做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
所以这件事从俞敏洪的角度来看也没有错,在32周年的特殊时期,又在南极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肯定感慨万分,就想写信和员工分享,顺便激励一下员工一同迈向新征程。只是分享对象错了,给老战友发也许能得到共鸣。
面对商业战场中的风雨欲来,更多未知的挑战与压力在等着新东方。
此时此刻,年过半百的俞总与上千名员工之间,看似脆弱的信任关系应该如何修补并维持?
![]()
首先,要真诚。
犯了错就道歉,做错了就认罚。结合过去种种,我们当然愿意相信俞总的南极之行不是为了享福,更不是为了避战,但是因为言论不当引发社会对企业的质疑,作为新东方的第一负责人,唯有进行真诚的道歉。
其次,在站位。
宇珍认为,在商业战争时期,企业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站位在企业发展与变革中最难的地方,明确自己的“战略卡点”:哪些事必须自己扛?哪些坑必须自己踩?哪些决策必须自己拍?
而团队,要需要找好“能接住你站位”的人:
l你站在长期价值的山头,就需要有人帮你守住短期生存的底线;
l你冲在业务一线,就需要有人帮你夯实组织能力的后方。
只有这样,企业家和高管才能形成一致的向心力,才能持续保持信任关系,推动企业变革方案落地。
反之,如果企业家站位模糊,团队要么各自为战,要么等待发号施令,组织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而此时此刻,站在地球最南点的俞总,究竟能否重新站回到企业的最难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