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守护传承农遗 续写崭新篇章

0
分享至

编者按:当地时间10月3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为2023年—2025年评审通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包括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在内的中国6项遗产获得授牌。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如何做好遗产保护的“后半篇文章”?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派出记者,深入各遗产地实地探访各地的创新实践。今天刊发的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在罗马,800岁德清珍珠闪耀全球

年产值超过70亿元,一颗珍珠活了一个产业

154项专利技术,让品牌屹立市场高地

近日,浙江省德清县举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揭牌仪式。作为中国首个水产养殖类、世界首个以珍珠为核心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以下简称“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于今年5月19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并于10月31日在意大利罗马正式获得授牌,捧回这张世界级“金名片”。

以此为契机,11月10日,记者走进德清县,与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协会及科研机构等代表深度对话,探寻站在成功申遗的新起点上,各方如何凝聚智慧、汇聚合力,让千年农遗永续传承,让德清珍珠闪耀世界,共同续写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保护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保护为先 筑牢发展根基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德清踏上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将这张世界级的“金名片”转化为切实的保护与发展成果?

“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德清县县长王剑峰表示,德清将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全县珍珠及关联渔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政策引导,联合顶尖科研机构,全力助力建设淡水贝类种质资源库、珍珠研究院,从种质资源源头保护到深加工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珍珠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附加值。

“我们已构建起政府、企业、珠农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通过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将农遗保护、传承与发展落到实处。”王剑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德清在向FAO递交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中还包含一份“拟行动计划”,详细阐述了遗产保护的具体目标、内容、措施与分阶段实施计划,展示了德清对遗产保护的承诺与决心。

“我们所建立的行动计划不仅仅是保护珍珠蚌一个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系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伦看来,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不仅涵盖了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多样化的水生生物资源,还包含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而这一系统的平衡高度依赖于农户在品种选配与水体调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管理。

“因此,要重视农户在后续遗产保护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依照行动计划,从机制保障、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保障农户利益,拓展其生计策略,让农户持续参与生态化养殖,这是实现遗产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杨伦补充道。

申遗成功后,如何确保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得到长期、稳定的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委员焦雯珺认为,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制度,是实现遗产长效管理的关键。“德清已具备水样分析、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经济数据统计等多种技术基础,下一步应推动这些技术手段与制度构建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来落实各项监测工作,从而确保遗产保护效果可衡量、保护措施可切实跟进。”

多方协同 赋能产业升级

在坚实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将农遗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作为德清珍珠产业链最前端、亦是最基础的一环,农户的选择与期待,将影响着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格局。

多年坚持生态种养,让珠农张国勇亲身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模式的现实价值:“水变清了,蚌的存活率提高,珍珠质量大幅提升。”这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的意义。他坚定地表示:“生态优先的道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同时,张国勇希望在保护生态环境与传承农耕文化的前提下,引入现代技术,适度扩大规模,因为“这一系统是鱼蚌混养、种养结合的完整生态农业体系。我们期待通过扩大复合种养规模,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链主”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欧诗漫控股集团董事长沈志荣表示:“作为全球唯一构建了从珍珠育种、生态养殖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美肤企业,欧诗漫致力于打造集养殖、加工、研发、销售与文旅于一体的珍珠全产业链。我们将依托在建的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德清珍珠从单一的美妆产品,向一个综合性的品牌IP和产业高地转变,赋能德清珍珠产业的整体升级。”

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安全则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见解,他认为协会要继续发挥好衔接政府、企业、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与农户规范生产,要做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使用规范的管理工作,“它不是谁都能无标准使用的,下一步我们要协助政府制定养殖标准、产品品质等统一的准入要求,防止品牌滥用引发品质下滑,守护好这一金字招牌。”

品牌引领 推动价值共享

申遗成功为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赋予了世界级的品牌价值。如何挖掘这一品牌价值,使其惠及更多农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我认为首先要让沉睡的文化‘活’起来。德清珍珠文化的记载资料有限,我们需通过挖掘历史考证、复原民俗节庆、打造文化展馆及博物馆等方式,让千年珍珠文化被看见。”德清珍珠文化传承青年代表雷清漪表示,在讲好德清珍珠千年文化故事的同时,还要利用研学、文创、新媒体等年轻化传播方式,推动农遗文化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青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11月10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揭牌仪式上,“德清农业文化传承者青年联盟”正式成立,汇聚了珠、瓷、丝、茶、稻、渔六大领域的青年代表。据悉,未来该联盟将作为德清农耕文明传承的重要平台,为青年群体连接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载体。

“下一步,我们将以‘农遗’品牌为核心,系统推进‘珍珠+’融合发展。”德清县副县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秋月表示,“借助大力推广‘珍珠+’,如‘珍珠+旅游’‘珍珠+文创’‘珍珠+美食’等,德清将精心打造一批集珍珠养殖参观、文化遗产体验、主题展览与产品消费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和研学基地,推动珍珠与旅游、文创、美食等产业深度融合。”这一发展路径不仅能满足游客“可游、可看、可买”的沉浸式体验需求,更将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业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元的就业岗位和经营性收入,实现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文化”的转型升级。

为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德清还将加强对珠农的复合型技能培训。“我们不仅培训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也培训他们如何利用‘农遗’品牌讲好故事、实现优质优价。”吕秋月表示,“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遗产的守护者和发展的受益者,最终构建起‘保护好、发展好、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以授牌为新起点,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已凝聚起政府、企业与农户等多方合力。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立足保护根基,推动产业升级,释放品牌价值,书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闪耀新篇。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1541文章数 4741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