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文斌,北京人,祖籍湖南澧县,1960年7月生扵湖南郴州,1985年毕业于军队院校中国画专业,先后于北京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代工笔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学习深造结业,师承赵志田、王明明、王文芳、王培东、祁恩进诸师。
肖文斌先生之青绿山水,承古法而萌新韵,融笔墨与色彩,于峰峦云涛、亭台舟楫间,写尽林泉之志,亦藏人生哲思。今择其五帧,逐一赏之。
《青绿山水之一》 尺寸:180x49cm (2018年创作)
![]()
构图上,先生取 “全景式” 铺陈,群峰列阵如铁甲,云雾穿岫若白绸,近树葱茏、远峦苍茫,得 “咫尺千里” 之妙。技法上,其青绿敷色承唐人 “重彩勾填” 遗风,石青、石绿层层积染,却于墨骨间留灵动,不堕板滞;笔线 “如锥画沙”,于山岩纹理、松枝屈虬处见苍劲,是 “骨法用笔” 之显例。
此图题 “白云青山”,令人生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思。青山亘古,白云无常,恰如人生逆旅,功名荣禄若白云倏散,唯青山般的本真之心可守。先生以浓彩写淡意,是谓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于重色中见空灵,诚为妙哉!
构图布局,先生巧设 “开合”:左岸山岩崔嵬为 “开”,右岸江天浩渺为 “合”,江中帆影、岸上人踪,于大景中藏小趣,暗合 “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之古训。技法上,青绿之外,更以赭石衬底,得 “青绿为质,金碧为文” 之韵;水纹以细笔勾勒,类宋画《千里江山图》水法,却更见率意。
“江流天地外”,本是王右丞咏汉江之句,先生移用于斯,令画境陡生豪情。江水流长,天地无垠,人生如江中一苇,当顺流而观万象,逆流而守初心。画中屋舍俨然,烟火可亲,又暗含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哲思,于山水永恒中叩问人生须臾,意味深长。
《青绿山水之三》 尺寸:180x49cm (2025年创作)
![]()
构图之妙,在 “虚实相生”:山峦为实,云雾为虚;飞瀑为实,水烟为虚。屋宇临崖,亭台枕流,有 “深山藏古寺” 之幽,亦有 “枕石漱流” 之逸。技法上,先生于青绿中参以 “破墨”,使石色于墨韵中交融,如青山经岁月浸洗,苍古而鲜活;树木点染 “介字”“个字” 法,却以彩笔出之,别开生面。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本是江湖契阔之语,入画则成宇宙恒常之证。人生易老,然艺道长青,若能如青山守其峻,绿水循其道,纵沧海桑田,亦有精神长存。先生以此为题,是寄望于画,亦寄望于观者,于山水观照中得生命之恒持也。
《青绿山水之四》 尺寸:50x50cm (2022年创作)
![]()
构图取 “圆扇” 形制,本是宋人 “边角之景” 的变体,却于圆形中造 “三远”:近山可仰,远山可眺,云山可游。技法上,青绿施于纨扇,更见雅致,笔线于小处见精,如亭台檐角、山路石阶,皆一丝不苟;设色于简处见丰,石青、石绿与赭石、墨色相济,得 “小而全” 之妙。
团扇入画,自古是文人雅玩,如 “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本是闺阁清趣,先生移作山水之托,令丘壑烟霞凝于掌间,恰如人生 “袖里乾坤” 之喻 —— 方寸心田,可容万里山河;须臾光阴,可藏千秋意趣。于小中见大,于微中见著,此画之妙,亦人生之悟也。
《青绿山水之五》 尺寸:50x50cm (2025年创作)
![]()
构图以 “雨霁” 为境,远山如黛,近峰如妆,云气盘桓于殿阁、林木之间,有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之寂。技法上,先生以 “泼墨” 写云,“积彩” 写山,墨与彩交融处,若雨痕新收,湿润欲滴;题款 “空山新雨后”,直取王维诗意,画中禅意,于烟云明灭处悠然溢出。
王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心观物之态。先生此画,雨洗空山,尘嚣尽去,恰如人生历经波澜后之澄明。“空山新雨后”,洗的是山,亦是心;见的是景,亦是境。于山水空灵处得心灵空寂,于笔墨简淡处见意趣深远,此乃画之高格,亦人生之至境也。
肖文斌先生之青绿山水,于构图则承 “经营位置” 之法,于技法则传 “随类赋彩”“骨法用笔” 之统,于寓意则融 “天人合一”“澄怀味象” 之思。每幅画中,或引唐人诗句,或融晋宋典故,于山水烟霞间寄人生感悟:或叹天地恒常,或思生命须臾,或励初心恒持,或悟方寸藏幽。其画,是笔墨之舞蹈,亦是心灵之屐痕;观者赏之,是卧游之乐,亦是修身之途。
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