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的小岛之争从不是小事。11月18日,日本领土问题担当大臣赤间二郎公然叫板:“竹岛在国际法上分明是日本固有领土”。话音刚落,韩国外交部当天就召见日本公使怒提抗议,再次要求日方关闭挑衅性的“领土主权展览馆”。这场看似日韩的领土闹剧,实则藏着日本针对中国的算计——咱们的东北亚合作大盘,正被这波操作悄悄搅动。
![]()
事件的核心触发点,是日本近期步步紧逼的“领土宣示”。就在赤间二郎表态前4天,日本刚扩建开放了东京的“领土主权展览馆”,专门新增展区强调对“竹岛”的主张。明眼人都看得出,赤间二郎的发言不是临时冲动,而是日本政府有计划的政治动作,选在日韩安保磋商前夕放出,显然是想掌握博弈主动权。
理清两个关键信息,才能拆穿这盘棋。先说说与中国无直接关联的“日韩博弈本质”:对赤间二郎背后的日本政府而言,这是“转移矛盾的老套路”。日本近期经济低迷,日元汇率创十年新低,右翼势力想靠“领土议题”煽动民族情绪,巩固执政根基;对韩国来说,硬刚是唯一选择,“独岛”实际控制在韩国手中,总统尹锡悦本就因对日妥协遭非议,此时若退让只会丢票,召见日本公使时“要求立即收回错误言论”的强硬表态,实则是做给国内民众看的政治姿态。
真正值得咱们高度警惕的,是这对中国的“三重连锁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一谈判已因领土争端停滞3年,如今日本再挑事,本就渺茫的重启希望更添阴影。要知道,2024年中日韩贸易额达2.2万亿美元,自贸区若落地,咱们的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出口成本将降低15%,日本这波操作无疑是给咱们的外贸添堵。
更麻烦的是东北亚供应链稳定。中国是日韩最大贸易伙伴,三星西安工厂的芯片、丰田天津工厂的汽车配件,都要经朝鲜海峡运输。日韩关系紧张可能引发港口检疫升级、物流延误等问题,今年前10月就有12批中国转口货物因日韩争端滞留,每批损失超百万。最阴险的是,日本想借领土争端强化与美国的军事捆绑,近期已敲定引进美国“标准-6”导弹,借口“应对地区威胁”,实则在东北亚搞军事围堵,这对咱们的东部安全环境可不是好消息。
这场较量里,两位核心政要的行事风格反差鲜明。赤间二郎堪称“投机政客的典型”,他表面打着“国际法”旗号,却对韩国实际控制岛屿的事实避而不谈;在国会答辩时说“将理性沟通”,转头就公开放狠话,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把日本政客的狡猾体现得淋漓尽致。
韩国外长朴振则是“强硬中藏无奈”,他一边紧急召见日本公使提抗议,一边却不敢采取实质性经济反制——毕竟韩国半导体产业依赖日本的光刻胶,真撕破脸吃亏的也是自己。这种“嘴硬心软”的尴尬,恰恰被赤间二郎摸得一清二楚。
![]()
美国的“双重标准”更让事件充满戏剧性。作为日韩共同盟友,美国嘴上喊着“希望双方冷静”,却迟迟不表态支持哪一方;暗地里却加紧向日本出售武器,本月刚敲定10亿美元的导弹订单。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分明是想借日韩矛盾强化自己在东北亚的存在感,与中国争夺地区主导权。对比之下,中国的立场就鲜明得多,外交部19日表态“支持各国通过对话解决领土争议”,既不偏帮又守住原则,这格局确实高明。
连锁反应已在发酵。韩国民间19日爆发抗议,多家超市下架日本商品;日本则计划下月在联合国提交“竹岛主权依据”,进一步升级争端。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应在年底举行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如今已被日方搁置,显然是想拿自贸区谈判当筹码。
对中国来说,这场争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日韩闹得越凶,越能看清谁是真心合作的伙伴;咱们可以趁机深化与韩国的半导体合作,同时扩大对日本的新能源出口,用经济纽带对冲政治矛盾。毕竟在利益面前,短期的领土情绪终会让位于长远发展。
日本会借领土问题进一步搅局东北亚吗?中国该如何推动中日韩合作破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这场小岛背后的大国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