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科技大学一名教授被指简历造假、涉嫌侵占国家科研经费,事件迅速引爆网络。校方回应“正在联系上级部门”,而涉事教授据称已悄然离职,警方也已介入调查。这场高校内部的“学术地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
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教授郭某因被指简历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潇湘晨报记者联系该校党委办公室时,工作人员称此事由人事处统一回应。而人事处则表示,正在与“省厅”联系汇报,并强调将对“未经证实发布的消息”采取法律措施。然而,对于郭某是否在校任职、是否涉及违规等关键问题,校方并未直接回应,仅表示“后续会及时公布情况”。
![]()
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
据新京报报道,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人员证实,郭某已离职。但人事处却称“未在人事处认定教师资格”,对此表示“不清楚他的情况”。这一矛盾回应,让事件更显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镇江警方工作人员表示已介入调查,但未透露具体进展。江苏省教育厅对外电话多次拨打未通,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事件透明度的质疑。
近年来,高校教师简历造假事件屡见不鲜。部分学者为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夸大教育背景、学术成果,甚至伪造海外经历。而科研经费管理漏洞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些项目经费被用于个人消费、虚报开支,甚至挪作他用。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江苏省重点高校,此次事件若查实,不仅损害学校声誉,更可能暴露科研经费监管的系统性漏洞。此前,多起类似事件最终涉事教师被撤职、追回经费,但屡禁不止的现象引发社会对学术生态的担忧。
![]()
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
截至目前,江苏科技大学仅通过人事处释放“正在汇报”的信号,未对事件性质、郭某是否违规等核心问题作出明确说明。校方称“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不实消息”,但未具体指出哪些信息不实。
警方介入表明事件可能涉及法律层面,但调查结果尚需时间。公众期待江苏省教育厅或更高层级部门介入,给出权威调查结论。
![]()
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
高校本是学术净土,却屡屡因“造假”“经费乱象”蒙尘。江苏科技大学教授事件能否成为整顿学术风气的契机?校方与警方最终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高校学术监督、科研经费管理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