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黄仔 | 撰稿: 海芋 | 责编: 海芋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你如何看待婚前同居这件事?
记得海芋小时候,「未婚同居」是个绝对的禁忌。那时候,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一件「不正经」「见不得人」的事。
现在,未婚同居早已不再稀奇,成了越来越多情侣的选择,但关于「该不该同居」的争议依然存在。
![]()
▲图片来源:pexels
互联网上,总有人在问:「该不该同居?」
多数情感博主认为,如果是以「试婚」为目的,同居或许能帮助彼此更了解对方;但如果不是,同居后两个人的缺点会被放大,矛盾更容易爆发,分手的几率也更高。
而且分手后,女性往往还要面对外界的偏见与议论,有人甚至会把「同居过」与「二婚」画上等号,告诫别人:「千万别找同居过的人做伴侣。」
所以,我们到底该不该选择同居?同居真的那么可怕吗?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
现在的年轻人,更接受未婚同居?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能接受未婚同居了。
根据百合嘉园集团和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轻情侣同居调查报告》显示,77.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同居,在80后、90后和95后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有过同居经历。
![]()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那为啥大家都开始选择未婚同居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中结婚成本高、而且结婚再分开代价太大了。
结婚需要彩礼、嫁妆、买房买车等各种开支,一旦进入婚姻,想要分手还可能面临离婚冷静期……
另一个原因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也不再把婚姻视为必需了。
过去,恋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需符合社会和家庭规范,恋爱最终且理想的结局就是进入婚姻。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观念正在改变。一方面他们越来越强调「恋爱是自己的事」,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的不幸福体验,让不少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和怀疑。他们开始质疑,婚姻一定能带来稳定和幸福吗?婚姻真的是必须的吗?如果目的是「幸福」,婚姻是唯一途径吗?
与此同时,女性的经济独立也让她们拥有更多自主权,不再需要通过婚姻来保障生活,也不必依附于他人。
不过,「不想结婚」并不完全等同于不想找另一半。
独自生活,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难免会感到孤单。未婚同居这种「相伴式」生活,不仅能缓解孤独,还能分摊高昂的房租和生活开支。一旦双方情感破裂,也更容易切割,可以说兼具自由、稳定和亲密体验。
![]()
▲图片来源:pexels
既然都说到这了,那我们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看看大家对「同居」的看法
选择题做完了,再来一道主观题:你觉得以哪种目的同居的人,会更幸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
研究发现:这样的情侣,同居更幸福
或许大家都已经在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科学家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调查,咱一起看看——
一篇名为 《Thinking About Moving In Together? Reasons for Cohabit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ship Outcomes Over Time》 的研究指出:3个常见的同居理由 (即加深情感、测试关系和现实考量) 可能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情侣们的关系的走向。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485名参与者(67.8%为女性)。
*参与者全部都是异性恋、未婚、正在恋爱中(至少2个月),平均年龄27岁。研究开始时,有71.1%的参与者已经与伴侣同居,剩下28.9%则在研究期间开始同居。
在长达5年的随访中,研究者发现:
以「深化感情」为目标的情侣,更倾向于主动构建生活仪式感,其关系满意度也比较高。
以「测试关系」为目标的情侣,发生冲突的概率更高,分手风险也更大。
以「现实考量」为目标的情侣,关系不会主动恶化也不会自然提升,很容易陷入「更像室友」的状态。
![]()
同居原因对关系满意度、争吵冲突和是否愿意奉献的影响
b值为正时代表正向影响,为负时代表负向影响;SE越大代表b值误差越大;如果p<0.05,说明影响可能是真的,不是偶然出现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此外,研究还提到:虽然所有情侣在同居之后,关系质量都会随着时间呈现下滑趋势,但对沟通良好的情侣来说,同居是可以增进关系的,双方能更高效地处理生活摩擦。
总之,抱着试试的心态也就是「测试关系」而同居,这样的情侣风险最高;而如果是为了加深感情而同居,这样的情侣幸福感可能会更高一些,不过未来是不是越来越好,还是得看双方处理问题和修复关系的能力。
所以看到这,你还想体验同居生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里也有几个建议给大家。
![]()
如果想要同居,要注意——
决定同居之前,要做两件事。
一是要先确认ta的人品。确保对方在情绪失控时,不会出现过激行为,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比如偷录私密视频、对你施行暴力等。如果条件允许,也建议双方都做好必要的疾病筛查。检查结果是最坦诚也最不骗人的方式,起码能确保你们的身体健康。
二是讨论现实问题。房租怎么分?水电、网费怎么摊?家务怎么安排?大家可千万别不好意思,俗话说「丑话说在前面」。再好的情侣也要把这些事说清楚,既然要一起生活,就意味着这些日常琐事是共同责任,而且这些所谓的「小事」大部分是争吵的导火索,如果处理不好真的很伤感情。
进入同居生活后,也要记得两件事。
第一,要给彼此保留独处的空间。住在一起可能伴随着个人空间被压缩,所以一定要给ta和自己留出独处的空间,这也是关系能够长久的秘诀。
第二,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哪些行为是你绝对不能接受的?是冷暴力、控制、情绪勒索、还是言语攻击?先弄清楚自己的界限,并告诉对方。一旦触碰,就果断离开,不要因为顾忌「沉没成本」(比如已经付出的情感、精力和经济上的开销)而委曲求全。
好了,关于同居我们就先讲到这,对于同居前和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想要叮嘱和分享的,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
朋友们早上好,又到了「第十一诊室」赠书送福利的时间啦!
今天要送给大家的是——《活山》。
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登山冒险,而是关于「成为山的一部分」的独特体验;书中关于存在、时间、感知的思考,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击中你。
我们将从参与活动的读者中随机抽取3位,送出这本书!
活动截止&开奖时间:2025年11月24日13:00。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公众号「第十一诊室」
点击参与抽奖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后浪研究所.[EB/OL]. (2023-08-22)[2025-11-18].
https://mp.weixin.qq.com/s/FvEDTYv5OIUOUP7pvMM6Fg
[2] 于志强.相伴式同居:转型期中国青年亲密关系的另类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23,(02):49-58.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022.
[3] Chapman, Claire & Liu, Daphne & Stanley, Scott & Rhoades, Galena. (2025). Thinking About Moving In Together? Reasons for Cohabit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ship Outcomes Over Time.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0.1037/cfp000028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