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廊坊中院的一纸预重整通知书,把“环京一哥”华夏幸福推上了热搜。谁也没想到,这家扛过2192亿金融债务重组的千亿房企,会栽在一笔417万的工程尾款上。
![]()
这笔钱,是龙成建设给华夏幸福做市政工程的尾款。工程早验收完了,钱拖了大半年没给,小公司催了好几次没结果,干脆一纸申请把华夏幸福送进了预重整。消息一出,市场炸了:千亿债都谈妥了,400多万还不上?这到底是真没钱,还是“装穷”?
一、417万不是“意外”,是千亿化债的“遮羞布”破了
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从2021年开始就被当成“行业样本”。官方数据说,到2025年10月,1926亿金融债已经重组完成,还减免了202亿利息。但这“光鲜数据”背后,是越滚越大的窟窿:
账上的钱,根本没到债权人手里。华夏幸福搞了“幸福精选”“幸福优选”两个平台,拿子公司股权抵了236亿债——听起来是抵债,实际是把债权变成了“股权白条”。比如某银行拿了3亿债换股权,现在这股权值多少钱?没人说得清。还有223亿是用信托受益权抵的,这信托能不能兑付,得看华夏幸福未来能不能赚钱,等于把风险又甩回给了债权人。
政府欠的钱,比自己欠的还多。华夏幸福2024年底有494亿应收账款,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欠的产业新城工程款。这钱从2021年到现在只收回70亿,剩下的400多亿成了“死账”。你想,政府欠它的钱要不回来,它拿什么还别人?
更离谱的是“2元卖资产”。今年6月,华夏幸福把两家子公司100%股权以2块钱卖给廊坊资管,换了对廊坊银行225亿的债务。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把优质资产定向送给国企,变相掏空公司——债权人的钱没拿到,好东西先被“自己人”分了。
所以417万不是“突然暴雷”,是华夏幸福的化债根本没解决问题:表面上债“重组”了,实际是把债务“延期”“转股”,没真金白银的回款,连400多万的小钱都拿不出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二、千亿化债为什么越化越穷?房企的“重组游戏”玩不下去了
华夏幸福的困局,不是它一家的问题,是整个房企化债的“通病”。今年全行业化债超过1.2万亿,但大部分都是“数字游戏”:
展期不是“还钱”,是“拖延症”。很多房企把债务展期5-10年,利息降一点,看起来压力小了,但本金一分没少。比如某房企把300亿债展期10年,每年利息从8%降到4%,但10年后要还300亿本金+120亿利息,到时候要是还没回暖,还是得暴雷。
以资抵债,是“甩卖破烂”。房企抵债的资产,要么是三四线城市的烂尾楼,要么是远郊的工业用地,评估价看着高,实际卖不出去。某出险房企拿5个烂尾项目抵了80亿债,现在这些项目挂牌半年,连个出价的都没有——债权人拿的不是资产,是“烫手山芋”。
债转股,是“把债权人绑上贼船”。华夏幸福用股权抵了174亿债,某信托拿了10亿债换股权,现在华夏幸福股价2.74元,市值只剩107亿,这股权值多少钱?债权人要是想套现,只能把股价砸得更低,最后还是亏。
为什么房企喜欢玩这些“游戏”?因为真金白银的回款太少了。2025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了12%,华夏幸福前三季度营收才28亿,同比跌了72%,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拿什么还钱?
说白了,现在的化债是“拆东墙补西墙”:用新的债务工具,把旧债包装一下,表面上风险“化解”了,实际是把危机往后拖。等拖不下去的时候,哪怕是417万的小钱,都能把千亿房企压垮。
三、预重整不是“救命药”,是房企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廊坊中院受理预重整,市场反而把华夏幸福的股价拉了两个涨停——这不是“看好”,是赌“政府会救”。但预重整到底能不能救华夏幸福?悬。
预重整的本质,是“司法逼债”。法院介入后,所有债权人都能来申报债权,不管是之前重组过的,还是没重组的,都得重新谈。华夏幸福之前签的1926亿重组协议,可能会被推翻重来——比如某银行之前同意拿股权抵债,现在可能要求现金还款,这对华夏幸福来说是“雪上加霜”。
重整的核心是“找接盘侠”,但谁会接这个烂摊子? 华夏幸福现在净资产是-47亿,资不抵债,要重整就得引入战略投资者。但它的核心资产是环京的产业新城,现在环京房价跌了30%,产业新城招商越来越难,谁会花大价钱接一个“负资产”?
就算找到接盘侠,代价也是“割肉”。比如某国企接盘,可能要求把华夏幸福的优质资产(比如北京周边的产业园)低价卖给自己,剩下的烂摊子留给债权人——最后还是小债权人吃亏。
更关键的是,预重整搞不好就是“退市前奏”。按照规则,要是法院正式受理重整,华夏幸福股票就得戴“ST”帽子,连续亏损两年就得退市。到时候,股民的钱、小债权人的钱,可能真的血本无归。
四、华夏幸福的困局,给房企敲响了什么警钟?
华夏幸福不是第一个被“小钱”逼停的房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的故事,撕开了房地产行业的三个“真相”:
高杠杆的游戏,彻底玩不转了。华夏幸福当年靠“拿地-盖楼-招商”的高杠杆模式,一年能卖千亿,但现在房子卖不动,政府欠的钱要不回来,杠杆越高死得越快。现在还在搞高负债扩张的房企,早晚得步它的后尘。
化债不能“耍流氓”,得真金白银还钱。之前房企把债务“转股”“展期”“以资抵债”,本质是欺负债权人“不敢逼债”。但现在小债权人敢告了,法院敢管了,再想靠“数字游戏”蒙混过关,门都没有。
房企的未来,不在“盖房子”,在“活下去”。华夏幸福现在想转型做“轻资产产业服务”,帮政府招商收服务费——这可能是对的,但转型需要钱、需要时间,它等得起吗?其他房企要是还盯着“拿地盖楼”,不早点转型,最后只能和华夏幸福一样,被一笔小钱压垮。
结尾:417万的“致命一击”,是行业出清的开始
华夏幸福的417万,像一根针,扎破了房企“千亿化债成功”的泡沫。它告诉我们:不管你欠了多少钱,要是没真的“回血”,哪怕是小钱,都能要了你的命。
2025年的房地产行业,已经不是“谁能做大”的时代,是“谁能活下去”的时代。那些还在玩“债务游戏”的房企,早晚会被某笔“417万”的小钱压垮;只有那些真的砍掉杠杆、收缩战线、找到新活法的房企,才能熬到下一个春天。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买房要更谨慎——别光看房企的“规模”,要看它的“现金流”;别信“千亿房企不会倒”,华夏幸福就是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