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11月11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印发《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原则上全部入市交易,标志着山西省能源革命再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已实现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0%的历史性反转,绿电外送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电动汽车保有量达98.28万辆,形成政策驱动、产消协同的绿色转型新格局。
此次出台的7条改革举措直指市场化核心,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交易,暂不具备条件的接受市场定价。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山西创新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市场交易价与基准电价的差额由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或分享。针对2025年6月后投产的增量项目,采用边际出清方式竞价确定机制电价,未按期投产将取消机制电量资格,倒逼项目高效落地。10条配套措施则从市场规则、绿电交易、成本监测等方面筑牢保障体系。
在电价市场化改革的牵引下,山西供应端的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7507万千瓦,占比50.7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矿等300座智能化煤矿实现“井上操控、井下巡检”,通宝宁武清洁能源盘道梁风电二期项目单台风机每转发电10度,投运半年发电超2500万度。绿电外送网络覆盖24省市,2024年外送绿电7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与供应端转型形成呼应,电价市场化改革也激活了消费端的绿色动能。“十四五”以来,山西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9.5万台,支撑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十三五”末的7.9倍。“两新”政策撬动消费超770亿元,居民消费年均增幅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太原“三晋绿色生活”小程序吸引770万用户,通过碳积分激励绿色出行,用户通过“爱分类”等低碳行为,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近26万吨。
开放合作的深化,让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效能进一步放大。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华能朔州综合能源基地等央地合作项目加速落地,驻晋央企重点项目达316个,规划总投资4571亿元。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累计签约项目超3000亿元,“新三样”产品2024年出口33亿元,同比增长199.4%。
从“煤海”到“新能源高地”,山西以电价市场化改革为引擎,打通产供销全链条,2024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1%,连续三年节能考核获优秀。面向“十五五”,山西将持续深化电价市场化、绿电交易等改革,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深度融合,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续写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