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大家都说一条11号线串起了三座明星城市。上海是中国经济第一城,苏州是国内第一地级市,昆山是苏州下辖的全国第一县级市,连续霸榜21年。
![]()
网友说,这三座城谈拢了,长三角的事就好办了。
11月12日,进博会刚落下帷幕,昆山在上海举办了“2025苏州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推介会”。
这场打破区域壁垒、创新合作模式的盛会,堪称苏州昆山与上海大范围场景应用的“亲密接触”。
“昆山之路”的成型离不开上海资源的输入,昆山对接上海由来已久,但加入了“场景”这个关键词尚属首次。
这是一场怎样的接触,又能为沪苏协同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带来多少重磅新机?
一、一次别出心裁的城市推介会
11月12日,沪上前滩香格里拉酒店再一次爆满,以至于酒店不得不“限流”。
当天下午,东道主昆山把全城的风景都搬过来了,每个区镇都尽遣优质企业入场。
现场,围绕着“新产业”“新城市”“新场景”,昆山的新兴产业体系、城市片区更新、交通、文旅悉数登场,展示了昆山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坚实的生态基底、优越的营商环境、丰富的文旅资源。
今年7月,刚刚在昆山投资落户的錼创显示占据了会场入口的显眼位置。
錼创科技是全球范围内Micro LED技术领域的佼佼者,錼创欣赏昆山,在于这座城市完备的产业链: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设备,重要环节一应俱全。
供应链密集撑起昆山12000多亿的规上工业产值。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工业巨子,也有一些新面孔,当会场展板上巨型咖啡杯倾泻出一路繁花,与会者无不会心一笑。昆山的咖啡产业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内雄起为咖都。
好巧不巧,上海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实力最强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内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区域。
昆山是咖都,换个角度说,上海也是。
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巩固提升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上海是动力源,换个角度说,昆山也是。
会场内的一角“小场景”预示着两座城市合作共赢的“大场景”。
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的讲话在会场掀起高潮。
“接下来,昆山将通过更大力度开放场景,进一步推动产业‘同链’、创新‘同圈’、开放‘同频’、生活‘同城’。诚挚邀请广大优秀企业和创新人才走进昆山、深耕昆山,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样品台’走进‘生活圈’,切实把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转变为百花齐放的‘发展胜景’”。
会上还提到了一个关键细节:为了今后上海的企业能够和昆山的场景对接,昆山还特别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指挥机构,叫“场景办”,而且是由常务副市长来担任主任。
根据政中财经的观察,这场推介会堪称长三角区域内首次以“场景开放与协同”为特色的跨城合作盛会,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招商推介,而是昆山以“城市作为创新实验场”的理念,向上海乃至长三角输出的“合作菜单”与“价值邀约”。
会议同步发布《昆山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场景清单+项目签约+政策保障”的三维模式,构建起沪昆协同发展的全新生态。
二、为什么是昆山,为什么是上海
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场景,一个发源于影视领域,早期运用于商业策划、产品营销的网感名词,近年来被频繁引入到了产业经济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智慧的昆山人更进一步,将产业场景拓宽至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社会治理、医疗养老等领域,并首次运用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大局。
在长三角一体化从“物理相连”向“经济相融”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的“政策招商”“资源承接”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与应用场景优势,昆山精准对接上海在科创、人才、资本、创意等领域的顶端资源,通过场景开放为上海的创新成果提供“中试基地”与“产业化平台”,同时借助上海的高端资源加速自身产业升级,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闭环。
昆山何以敢为天下先?
第一、昆山敢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至今,正在从产业走向生活,全领域的长三角协同东风正在到来。
昆山敏锐洞察到“场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率先以场景思维重构跨城合作逻辑,既响应了国家“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政策导向,也为县域城市深度融入都市圈提供了示范路径。
第二、昆山敢为
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顶尖人才、金融资本与创意产业优势,其创新成果落地需要完善的制造业配套与应用场景支撑,这正是昆山的核心优势所在。
昆山地处沪苏浙交汇核心,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实践者。此次抢先举办场景推介会,正是昆山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通过场景开放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在长三角“一盘棋”中找准定位、抢占先机。
三、诚意满满的场景大礼包
对昆山来说,用场景思维推动沪昆协同,变化不仅仅是多加了一个关键词那么简单,而是把客户体验融入了政府服务的全链条。
会上重磅发布的300多个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场景,覆盖产业科创、交通物流、金融投资、文旅文创、绿色转型、民生治理六大领域,每个场景都紧扣“协同互补”核心,具备极强的落地性与合作价值。
同时,现场集中签约28个重大项目,与上港集团、中国电信、浦发银行等行业龙头达成战略合作。
今天的长三角,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能力上已经足够强大,市场自发形成了大量需求,政府因势利导即能收获发展之功。
比如,坐落于昆山花桥的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通过“1天打样、1天制作、1天上线”的快速响应能力,承接上海时装周设计成果落地,既解决了上海创意产业“落地难”问题,也让昆山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这种双向互补的合作模式,可能会在沪苏之间的很多领域发生。
再如,昆山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合作的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应用场景,在昆山完成中试与量产,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核心配套。
市场做市场的事,政府做政府的事,两者并行不悖。
回溯历史,昆山今天的决策与几十年前的“星期天工程师”现象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企业的技术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跨城赶到昆山帮忙,解决了当地乡镇企业投产难、产品质量差等问题,还助力昆山对接上金星电视、凤凰自行车等上海品牌的合营项目,短短两年就落地14个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帮昆山迈出“农转工”的关键一步。
今天的昆山再次走出“关键一步”,打包场景,立足市场,向上海发出合作之约。
需要注意的是,举办场景推介会,本身就是一次合作场景的创新之举。当别的城市在寻求合作场景时,昆山已经在创造场景。
从这个角度出发,昆山无愧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探索者、引领者。
我为昆山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