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消息,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审结的一起医保诈骗案,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之一。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2016年9月,被告人艾某忠作为主要出资人,在山西省大同市设立了某医院有限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是“医院”,也是“公司”,这种耐人寻味的称呼本身就引人联想。说起来,该院也确实在做一门“生意”。
令人惊诧的是,某些机构和人员是悄悄然骗保,而在该院,骗保竟然成为一种几乎公开化的“策略”。艾某忠多次召集其他涉案人员,共同商议如何骗取国家医保基金。截至2020年底,涉案医院虚报金额970余万元。
此外,成立不到两年,该院就通过审批成为医保报销定点医院,这个速度也引人注目。然而,该院拿到相关资质之后,不是谋划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而是成天想着如何把医保资金占为己有,这样的表现令人警醒:当相关医疗机构在“医保报销定点”上大做文章的时候,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有没有“打盹”?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后,该院的主要骗保手段随之曝光:拉人“充数” 增加虚假住院患者;空挂床,虚构住院全流程;小病大治,虚增费用至上限;财务造假,虚报成本与费用。
骗保案例不少,但系统性列出骗保手段的不多。完整曝光一家医院的骗保手段,具有显而易见的警示意义。
可以说,这些手段并不鲜见,但一家医院“全手段”“全程序”骗保,把骗保当成了“主业”,并不多见。此案例不仅说明骗保问题的严重性、打击骗保的迫切性,也说明提升打击骗保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越发重要。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骗取医保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危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为了有力维护医保秩序,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治各种骗保行为,使之付出沉重代价。
1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相关案例中,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抓,多名骗保者被判刑,展现了打击骗保的高压态势。
必须看到,当前,骗保手段不断“更新”,骗保行为也越发隐蔽。对此,必须将关口前移,升级监督监管手段,着力提升监管力度和成效。其中,依托药品追溯码等技术手段,深化多部门协作,是重中之重。
目前,打击欺诈骗保的任务可谓艰巨,打击骗保难以做到“立竿见影”,但只要坚持常态化“零容忍”,拿出“日拱一卒”的精神气,就一定能遏制骗保高发态势,还医保体系一份安宁。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