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潜力赛荒诞名场面!30多岁老将被迫“加班”,这规则是来搞笑的?
家人们谁懂啊!CBA新赛季的“潜力赛”,怕是要变成30+老将的“夕阳红加班局”了!
![]()
初衷明明是好的——常规赛结束8分钟接着打,本想给年轻球员多些实战机会,结果规则设计得让人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核心要求就一条:参赛的必须是当场12人名单里的非首发国内球员,外援和国内首发直接被排除在外。
咱们来算笔账:CBA球队常规12人名单里,通常是4外援+8国内球员,首发基本是2外援+3国内球员,这么一筛,剩下的5个国内替补,不管年龄多大,都得硬着头皮上潜力赛!就拿北京首钢举例,要是首发定了双外援+赵睿、周琦、雷蒙,那33岁的翟晓川、35岁的方硕、33岁的陈盈骏,再加上31岁的张才仁和28岁的范子铭,这套平均年龄超32岁的“大叔阵容”,就得去打所谓的“潜力赛”!请问这发掘的是“养老潜力”还是“工龄潜力”?
![]()
有人说不是能额外加2个非当场报名球员吗?别天真了!这俩名额有硬性条件:必须客队先用,主队才能用,不是你想加就能加!更关键的是,多带两个人就多两份机票食宿,这笔钱谁来掏?中小俱乐部本来运营压力就大,这不是雪上加霜吗?据估算,客场成本直接要涨20%!
最核心的bug来了:潜力赛本该是年轻人练级的舞台,但现在成了老将“被迫加班”的赛场。35岁的任骏飞上赛季还是最佳第六人,新赛季打完正赛还得马不停蹄打潜力赛,他需要这种“锻炼”吗?就算真有年轻人,面对一群经验老道的老将,能得到多少实战锻炼?对抗强度上不去,战术价值打折扣,最后可能变成走过场的“垃圾时间”!
![]()
更离谱的是,潜力赛积分还会影响常规赛排名,输了可能影响季后赛名额,赢了又违背“练新人”的初衷。这套又要成绩又要潜力的操作,到底是在为难球队,还是在消耗球员?
只能说,CBA想改革是好事,但规则能不能多贴合实际?别让“潜力赛”最后变成全网吐槽的“荒诞赛”啊!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