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保密观”微信公众号披露两起典型案例:当“叙旧”变成套取信息,当“情面”遇上保密红线,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拒入圈套,果断举报
小陈是某经贸部门公职人员。去年春节期间,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黄某突然提出要登门拜年,想到旧日情谊,小陈便邀黄某到家中做客。
二人见面后便寒暄畅饮。席间,黄某介绍自己在国外报社当记者,认识很多外国朋友,能帮小陈开展工作。小陈一听十分高兴,便想同其朋友接触,黄某却摆摆手说不急。
元宵节,小陈接到黄某共进晚餐的邀约电话。见面后,黄某便说在国外认识一名老板T,在当地很有实力,也想来华投资,需要相关资料。小陈并未起疑,表示可以提供。
次日,小陈便收到黄某发来的资料列表,里面除了列有小陈所在地区基本情况、招商引资政策等公开信息,还有一些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内部文件资料。
小陈察觉异常,果断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另据国家安全部此前披露,经国家安全机关侦查,T的真实身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黄某在国外工作期间与T结识,T以送礼、资助、帮助解决工作需求等手段将黄某策反。此后,黄某便按照T要求主动联系在我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国防军工单位工作的同学,利用春节走动之机搜集、套取我内部敏感信息,从事间谍活动。最终,黄某被依法严惩;小陈因及时报告并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获表彰奖励。
碍于人情,透露机密
某重要涉密部门领导李某,一次出差途中接到曾一起参加培训的同学张某的电话,询问某涉密项目是否进入试验阶段,李某因信号不佳未作答。
之后,张某多次来电追问,李某碍于情面,认为“都是一个系统的,早晚都会知道”,便违规将试验进展情况及个人分析判断告诉了张某。
当晚,张某看望一位退休在家的老领导时,把李某告知的涉密信息和盘托出。老领导之子周某听到两人谈话后,为满足炫耀欲,立即在网上发帖披露了试验相关信息,造成泄密。
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均受到严肃处理。
保密提醒
人际交往有底线,涉密信息不“开口”,任何触碰保密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守住交流底线:社会交往中,不谈论国家秘密事项、不透露重大项目进展,不提供内部敏感资料,不可抱有“没人会发现”的侥幸心理。
及时止损避险:发现对方过度关注敏感领域、刻意打探工作机密时,要果断拒绝、保持警惕。
绷紧保密之弦: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在涉外活动中,要守纪律、守底线、守原则,绝不为利益、人情突破保密红线。
机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凡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线索或保密违法违规行为的,均可通过国家保密部门举报受理电话12336进行举报。
(来源:“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