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为了迎接伪满傀儡政权建立十周年,展示其在政治、经济、产业、文化,以及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的殖民掠夺成绩,一个叫“满洲事情案内所”的机构曾分别以东北主要城市为中心,梳理各地的情况,所成之书谓之“某某事情”。作为伪满时期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吉林市也自然受到这个机构的关注,与吉林市有关的一册就叫做《吉林事情》。
满洲事情案内所1933年1月成立于伪满的新京(长春),是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时期设立的特殊机关,从字面解释,可以理解为中国东北事务咨询服务机构,实则,其设立旨在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扩张和经济掠夺服务——接待日本视察团、编撰移民政策文件、调查东北资源信息等成为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今天要聊的《吉林事情》,其实就是一本详细介绍吉林市情况的情报信息汇总。
![]()
《吉林事情》正文共234页,内容分为:吉林的过去、吉林的现在、吉林的将来、附录等四大部分。其中吉林的过去包括沿革、吉林的地名、(伪)皇帝到吉林巡狩、满洲旗人、日本人在吉林的发展历史;吉林的现在包括自然、市街概观、城市现状、城市行政、交通枢纽、旅游城市、吉林的土特产品;吉林的将来包括:吉林城市规划概要、建设化学工业都市、新京一吉林间的电气化铁路、大丰满水库建成后的水运、未来吉林的旅游;附录中包括:吉林省的产业、吉林省下日本開拓民状况、吉林附近的动物、吉林省的树木。
尽管这本资料充斥着日本殖民者的洋洋自得和痴心妄想,但是客观地看,这份资料具有独到的着眼点,其信息记述详略得当,是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吉林市城市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很遗憾,这本书的印刷与同时代的史料相比,根本谈不上精美。但其中近42幅插图(含38景,4地图)还是能让现代人相对直观地看到吉林城当时的风貌。
在第一部分中,这本书的编者展示了4幅照片:
![]()
旗人的家门为2幅照片,其一为带雁翅影壁的大门,以及一个带有高高门槛能看到二门的大门,两座门都有匾额和楹联,可惜图片清晰度不高,只能看清部分文字。
![]()
日本神社即今儿童公园。
![]()
“元吉林总领事馆”中的“元”应为“原”。因1937年12月1日,日本在伪满洲国废除治外法权,总领事馆被取消,馆舍也改为他用。
在第二部分中,图片展示得比较多,共30幅。其中有自然风光,有街道风貌,也有重要的日伪机构,还包括两张地图。这其中图书馆照片出现了重复,但照片取景角度存在差异,故而均被保留。
![]()
大江弯弓是登临北山时欣赏的景致,正所谓:万屋鳞鳞,江山烟树,美不胜收。可惜如此风光却被日寇窃取!
![]()
作为老牌商业街,河南街毋庸多言。
![]()
江沿街是日伪时期新建的景观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街道仍保留着许多旧日风貌。
![]()
此建筑物在解放前被拆除,原址在解放后建成了现在的市政府1号楼。
![]()
这个建筑物目前尚存,虽有细节改动,但主体风貌如旧,即今吉林建制博物馆。
![]()
伪满吉林商工公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工商联,是吉林市经济界的重要协会组织,图中建筑位于今北京路水利局附近,早已被拆除。
![]()
永吉县是与吉林市长期并存的“附郭县”,即县政府与省、市在同一座城市中。伪永吉县公署位于今吉林市七中。图中建筑早已拆除。
![]()
伪满税捐局是负责吉林地区税捐征收的机构,图中建筑物位于今河南街西段通信胡同路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吉林城还有一个伪税务监督署,位于今解放中路市歌舞团一带,那个机构为省级单位,是伪吉林税捐局的上级。
![]()
1941年时,伪吉林市公署位于今市政府东侧,具体说,图中建筑物即今官参局博物馆所在地。伪满后期迁至今市农行西侧。
![]()
![]()
伪吉林市图书馆位于今解放大路市政管理处所在地,另外这里也是伪吉林市立民众教育馆的办公地。
![]()
这座建筑即重庆街上的市话剧团,是近年才被拆除的重要历史建筑。
![]()
此屠宰场即望云山下的原市牛羊肉食公司前身。画面中的建筑物早已无存。
![]()
伪吉林铁道局建筑物尚存,此照片虽然模糊,但尚能看到西侧的满铁讲习所的二层建筑。
![]()
![]()
![]()
伪吉林营林署原本是吉林名人松毓的私邸,伪满时期成为管理省内森林资源的机构。该建筑已无存。
![]()
松花江上结冰是丰满电厂蓄水发电之前的冬季景象,当时的冰层很厚,畜力爬犁可在重载的情况下行进于冰上。日伪后期,市区段此景从江上消失。
![]()
在修建丰满大坝前,每年春天,采伐自松花江上游的木料会结成木筏顺江漂流至吉林城,在东大滩集散。和冬季结冰一样,春季流筏也是从前每年吉林城区段松花江上周而复始的景观。日伪后期,此景彻底从江上消失。
![]()
由于东关帝庙在修建江堤时拆除,故而从伪满时期开始,北山娘娘庙的影响取代了东关娘娘庙(附建于东关帝庙内)。此景虽然模糊,但能辨析是在北山西峰向东拍摄。
![]()
此为今丰满区的圣母洞,虽历经岁月变迁,所幸该情景目前大致还在。
![]()
此照片为吉林北山玉皇阁,猜测拍摄时正逢药王庙会,画面中的建筑物目前尚在。
![]()
玉皇阁的后阁朵云殿,此建筑目前尚在,至今仍是重要的“打卡景点”。
![]()
吉林文庙气势雄浑壮观,目前保护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伪满时期,虽废弃科举考试多年,但伪满的吉林地方政府每年仍会在庙中举行官方祭祀孔子的活动。
![]()
鱼鹰捕鱼是吉林城松花江上的重要观光景观,伪满时期的观光协会还为此景专门发行过明信片。
![]()
日伪时期,吉林市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了滑雪运动,在市区周边有北山等多处滑雪场。
![]()
在日伪时期,吉林的伪警有省市两套体系,画面中为市级伪警的最高机关。
![]()
日伪时期,吉林地方法院和检察厅相邻,位于今船营实验小学处,画面中的建筑物已无存。
![]()
该医院位于今珲春街与河南街交汇口的西北角,是一所省级西医医院。医院后迁至今南京街路西,发展为如今的吉林市中心医院。
![]()
康生院即戒毒所。日伪时期,日寇一方面贩售大烟牟取暴利,一方面又设立戒烟所,可谓“既当又立”。画面中的建筑位于今解放大路市政管理处东侧不远处,建筑物早已无存。
第三部分中共有7张插图,其中2张地图,5张照片。配合文字,展示了日本殖民者欲长期霸占吉林市的勃勃野心。
![]()
此图为日伪当局对吉林市城区做出的规划图,之前我账号里发布过这张图的彩色清晰版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观看。
![]()
这张地图主要体现了日伪时期哈达湾地区和江北地区的工业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哈达湾的范围比现在要大很多,如今吉林四中以北区域也被包含在哈达湾区域中。
![]()
此建桥场面即修建吉林大桥的场景。
![]()
![]()
![]()
![]()
以上4张照片都是丰满水坝的建设情景照片,日文“ダム”即水坝之意。
在1941年之前,日本居留民会(日侨组织)、满洲博报社、吉林广告社已分别出版过各自的《吉林事情》。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满洲事情案内所刊印的1941年版文字内容最为细致,个人认为1942年由伪吉林市公署刊行的《水都吉林市势概要》不乏借鉴《吉林事情》的影子。
作为一本特殊文献,《吉林事情》中保留了许多日寇侵略殖民中国东北的罪证,是研究伪满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本账号近年来使用插图最多的一篇,今天发文旨在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吉林市,牢记不堪历史,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真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