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网络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32周年,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全员信。不过,这封本是庆祝公司生日、激励员工的公开信,却引发诸多争议。有网友认为,“作为老板,少点鸡汤,多点实际行动,给员工加薪才是最好的激励。”(11月18日红星新闻)
俞敏洪从南极发出一封信,描绘了那里的壮丽景象:洁白的冰雪、翡翠般的冰山,还用企鹅抱团取暖的故事比喻团队精神。这封信原本是想激励员工,却意外地“翻车”了。
原来,就在俞敏洪欣赏南极极昼阳光的同时,新东方有的员工正忙着加班加点。有人上完课后连夜赶续费方案,还有人挤在深夜地铁上。面对老板的南极风光描述,一些网友调侃说“今夜,所有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话中藏着一丝无奈。这不是简单的抱怨,而是职场人常见的现实:老板的远方诗意,和员工的日常艰辛,一不小心就成了鲜明反差。
为啥一封励志信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弹?说白了,是沟通出现了落差。俞敏洪作为老一代企业家,习惯用宏大叙事和创业情怀激励团队,诸如说“我们要成为希望的播种者”这样的话。但年轻一代的职场人更看重实际的东西,比如工资、福利、被尊重的感觉。当公司正处在关键转型期,业绩压力不小时,员工心里的期望是老板能多理解一点他们的苦处,而不是只讲遥远的风景。
其实,倒不是说老板不该休假。俞敏洪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几十年创业打拼,没人会否定他的付出。问题更多出在交流方式上。员工们吐槽的不仅是南极之旅,还有像减少加班、提升待遇等实际诉求。过去几年,新东方就有过类似风波,比如员工改编歌曲吐槽管理问题,当时老板反应挺快还给了奖励。但这次不同,风波起来后俞敏洪没正式回应,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些南极视频,这让一些员工觉得像是避重就轻。
职场沟通的本质不是教育、说教,而是双向理解、双向奔赴。老板可以讲企鹅哲学,但也别忘了出租屋里的暖气时冷时热;可以描绘冰山的壮美,但也需要回应那些KPI背后的压力。共情不是喊口号,而是真正倾听那些平凡付出的声音。员工们深夜加完班,最在意的不是南极大道理,而是工资待遇高一点、加班费落实几分这些小事。一句“你们辛苦了”、一个温暖的回应、一些实际的福利,可能比豪言壮语更能凝聚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