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图IC
实诚,真诚实在,淳朴憨厚。老同学阿正爱写诗,当然都是打油诗、顺口溜,每隔两周都会写一新作发朋友圈。我说现在深求、豆包之类大行其道,人家发出来的都是七律七绝,平仄工稳,语言高雅,信手拈来,你也可以学学。他回答:这样的诗,还算是我写的吗?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阿正的不屑。记得小学三年级写作文:“我的一件好人好事”,阿正的同桌写道: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给一位老人让座,老人没坐稳差点摔倒,幸好一旁的阿正手疾眼快,及时扶住了老人,我们受到满车厢乘客的夸赞……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将此作为范文读了,不料阿正举手说:“这不是真的。”老师问清缘由,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字:“字要真,事要实。”老师的教诲,阿正秉持了一生。逢年过节,阿正拒绝用微信群发祝福。他会郑重写上对方名字,十分讲究。而我们为贪图省事,能群发的群发,更有甚者,收到了信息,直接用AI回复了。
实诚之人,难免固执。其实,执着也是一种带有体温的举止。现在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喜欢用电子阅读系统,但有位我熟识的年轻老师,坚持守着蘸水笔和红墨水瓶。她说隔着屏幕改作业,难以和学生们的文字共舞,而手写的批阅字迹,会长久留在学习记忆中。家门口的一位阿婆在弄堂里摆菜摊,手里还是一杆黄铜老秤,一把菜搁在秤盘里,秤砣滑向秤杆上的“福禄寿”三星时,总要停顿一下。她说这是老辈传下的规矩,称足斤两才能三星高照。粟米以升斗量,布帛以尺丈度,人心以诚信衡,这是古人恪守的交易准则,而今天那些沾着露水的萝卜白菜,在阿婆布满裂痕的掌心过秤时,让人体会到一股暖意。
实诚之可贵,还在于反衬虚假的漂浮。超市货架上食品存放久了,重新打印标签后再上架。商品包装上醒目地标着“零添加”,其中却含多种防腐剂。店家的“最后一天清仓”,可以贴上几个月甚至跨年。手机屏幕常跳出诸如“零基础入门精通”“五分钟学会”等速成课程,体验完全免费,但一旦花钱深造,基本半途而废。朋友老姚常出国旅行,需要语言拐杖,他报名了《不用背单词的x语神术》,就像卡夫卡《城堡》里的土地测量员K,永远在接近却从未抵达,那纸“包教包会”的契约,细看条款,发现写着“最终解释权归平台所有”。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张心澂有感于历代辨伪成果散见各家、不成体系,着手编撰《伪书通考》,书中辨析千余种古籍,是一部集大成的辨伪资料性著作,对此后人常用“真金不怕火炼,伪书当辨其源”概括辨伪的核心理念。同是古籍,我辈无力辨析其中,但让其外不失真亦非易事。家里的两本线装书破损严重,修补有讲究,现在的裱糊还有谁在用四库馆的方子,在糨糊掺上白芨、花椒?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一家旧书店,老板爱书,也是实诚之人。他说用化学药水除酸立等可取,用《书林清话》的方法“曝书须在伏天,以祛蠹鱼”则要四五个月后去取。夏末再次登门,看到他正伏案给线装书换楠木夹板。经岁月染成秋叶色的古籍,在他手里重挺书脊,焕然一新。
退休后的阿正上老年大学,报了“阅读与写作”课程。老师要求通读一遍《红楼梦》,并试着分析其中人物。很多学生根本不看,从网上抄一段敷衍了事。阿正用了三个月埋头苦读,老眼昏花,最后靠一柄放大镜才看完全书。他整理了两千多字的读书笔记,并颇为感慨地发了一首诗,道出他的实诚之韵:“假作真时真亦假,是非难辨乱如麻,太虚境里观风月,唯有真心照万家。”
有人说,实诚者有时缺乏变通,不懂审时度势,殊不知这恰是实诚之余韵。在为阿正的诗点赞第二天,我们在地铁口巧遇,寒暄两句,分手时我说了句“改天请你吃饭”,本是脱口而出的挥手告别,不料阿正驻足回头,紧追着问:“哪一天?你说个具体时间……”猝不及防的追问,让人世间轻飘飘的客套帷幕应声坠落。
原标题:《晨读|肖振华:实诚之韵》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钱卫
本文作者:肖振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