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文坛里谁骂人不带脏字,还能让人琢磨半天,余秋雨先生绝对得算一个,而且还是一张口就骂了一个城市的人。
当年他在《巴金百年》里那一句“提醒这座已经不太明白文化是什么的城市”,简直跟温柔一刀似的,没带一个贬义词,却让不少上海人听了心里犯嘀咕:
“哦哟,余先生这话讲得,是在说阿拉上海没文化咯?”
![]()
首先声明啊,咱不是要跟余先生抬杠,毕竟人家是大文豪,见多识广,说的话肯定有他的道理。
但咱上海人听了这话,实在忍不住想掏出心里的小本本,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咱上海真的“不明白文化是什么”吗?
还是说,咱理解的文化,跟余先生心里的文化,压根不是一回事儿?
先说说余先生为啥这么说吧,之前也大概了解过,他觉得上海文化根基浅,不像北京有故宫、有胡同的老底子,也不像苏杭有诗词歌赋的积淀,是中西混搭出来的“四不像”,没个专属的文化标识。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咱上海人得反问一句:文化非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老古董”才算数吗?非得有千百年的历史沉淀才能叫文化吗?
咱上海人眼里的文化,可能真没那么“高大上”,但它就藏在柴米油盐里,藏在日常的鸡毛蒜皮里。
![]()
你早上出门,弄堂口阿婆喊你一声“小囡,早饭吃了伐?”,这带着沪语腔调的关心,算不算文化?
你排队买粢饭团,师傅精准地给你加一勺咸蛋黄、一勺肉松,动作麻利又讲究,这传承了几十年的手艺,算不算文化?
还有那生煎包,底要煎得金黄酥脆,汤汁要足,肉馅要鲜,上海宁为了一口正宗的生煎,能穿半座城去排队,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讲究,难道不是文化?
![]()
余先生说上海“不明白文化”,可能是觉得咱的文化又中又西,没个准谱。
但咱上海人就爱这“混搭风”啊!你看,南京西路的摩天大楼旁边,可能就是一栋老洋房,里面开着一家几十年的老茶馆。
衡山路的酒吧街上,既能听到英文摇滚,也能碰到唱沪剧的民间艺人。
就连写字楼里的白领,早上喝着冰美式,中午吃着浓油赤酱的本帮面,下午用流利的英文开着会,晚上回家还能跟爸妈用沪语聊家常。
这种中西合璧、无缝切换的生活方式,难道不是上海独有的文化特色?
![]()
又有人说,上海的文化太“洋气”,少了点本土的根。
但咱上海的根,早就扎在这些“混搭”里了。
当年巴金先生在上海用笔唤醒国人,他的文字里既有中国文人的风骨,也有对西方进步思想的吸收,这难道不是上海文化的体现?
还有老上海的弄堂,石库门的房子,既有江南民居的格局,又有西式建筑的元素,住在这里的人们,既讲究“礼尚往来”的传统,又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这就是咱上海人的根啊!
余先生可能觉得,文化得是“高大上”的,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是书本里的典籍,是舞台上的艺术。
但咱上海人觉得,文化也可以是“接地气”的,是老城隍庙梨膏糖的甜糯,是田子坊里手艺人的匠心,是外滩边游客和本地人一起拍照的热闹,是地铁里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的善意。
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凑在一起,就是上海最鲜活的文化啊!
![]()
但咱也得承认,上海的文化确实没有那么“纯粹”,没有一个明确的标签能概括它。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文化非得有一个标准答案吗?
非得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吗?
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靠的就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它不排斥外来的新鲜事物,也不抛弃本土的传统精华,把两者揉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这种“不明不白”,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
可能余先生是恨铁不成钢,觉得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应该有更鲜明、更厚重的文化标识。
但咱上海人觉得,文化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靠贴标签贴出来的,而是靠一代代人慢慢沉淀、慢慢积累出来的。
它不需要刻意去“明白”,因为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
![]()
你要是问一个上海爷叔:“你觉得上海有文化吗?”
他可能不会跟你讲大道理,只会拍拍你的肩膀说:“小囡,你去弄堂里走一走,去外滩看一看,去吃一碗正宗的本帮面,你就晓得了。”
文化这东西,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多解释,用心去感受就好。
余秋雨先生的话,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上海人也反思一下:
咱的文化确实有不够厚重的地方,确实有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地方。
但要说咱“不明白文化是什么”,那可就有点冤枉了。
咱上海人懂的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
![]()
这种文化,可能不够“高大上”,但它真实、鲜活,有温度,有烟火气。
所以啊,余先生这“骂人不带脏字”的评价,咱上海人听了,不生气,不辩解,就当是一种鞭策。
咱该吃生煎吃生煎,该喝咖啡喝咖啡,该传承的传承,该创新的创新。
总有一天,咱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全世界:上海不仅明白文化是什么,还拥有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上海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