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逸能喊奶奶,能慢慢走了,可这后续的治疗费,我实在撑不住了。” 老朱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不远处在搀扶下蹒跚迈步的孙子,眼眶泛红。从确诊时医生断言 “可能无法说话走路”,到如今看到希望,她拖着置换关节的腿,带着小逸熬了两年多,家里已经负债 20 多万。可眼看再坚持两年,小逸就能进特殊教育学校,甚至有望转入普通小学,后续治疗费却毫无着落,连祖孙俩的温饱都成了难题,这场跨越数年的救赎之路,正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图为老朱和孙子小逸
![]()
老朱的孙子小逸,在 8 个月大时被查出患有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及认知迟缓。拿到诊断书的那天,医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透了全家:“这孩子大概率以后没法说话、没法走路,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这个消息让原本热闹的家瞬间陷入绝望,儿子儿媳整日愁眉不展,老朱看着怀里吞咽能力差、肢体无力的小逸,心疼得直掉眼泪,她暗下决心:“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孙子好起来。”
![]()
为了照顾小逸,老朱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小逸吞咽困难,她就把饭菜煮得软烂,一点点喂进他嘴里;肢体无力,她就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跪在地上给小逸按摩胳膊、腿和脊背,一遍遍地拉伸、活动。日复一日的劳累,让老朱的身体渐渐吃不消,后来她总说髋关节疼,一开始以为是累的没当回事,直到疼得站不起来,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已经患上了髋关节坏死,彻底瘫痪在床。
![]()
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为了给小逸治病,早就借了十万元救命钱,如今老朱又急需做关节置换手术,这笔钱成了两难的选择:要么给老朱做手术,要么继续给小逸做康复治疗。老朱躺在病床上,毫不犹豫地说:“给孩子治,我这把老骨头能扛。” 可儿子坚决不同意,哭着说 “妈,你要是倒下了,小逸怎么办”,最终还是坚持给老朱做了手术。术后仅休养了几个月,老朱就迫不及待地让儿子收拾东西,带着小逸前往市里的医院,开启了漫长又艰难的康复之路。
![]()
在医院,小逸每天要上十几节康复课,言语训练、肢体康复、认知辅导一节接着一节。老朱拖着刚置换完关节的腿,腰部还时常传来阵阵不适,却每天抱着几十斤重的小逸,辗转于各个科室之间。为了引导小逸互动,激发他的表达欲,她还学着扮成小丑,挤眉弄眼地逗小逸开心;为了锻炼小逸的肢体力量,她每天带着孙子上下六楼十几遍,相当于攀爬一座百米高山,每次下来都气喘吁吁,腿也疼得钻心。
![]()
两年多来,老朱从未浪费过一分钟康复时间,哪怕节假日,也坚持带着小逸去上课。每节课一百元左右的费用,日积月累下来,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逸的进步十分显著:从一开始的浑身无力、不会发声,到现在能在搀扶下缓慢行走,还能清晰地喊出 “奶奶”。主治医生每次见到老朱都忍不住称赞:“这孩子能恢复成这样,全靠你这个奶奶。再坚持两年系统康复,他有望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未来甚至能转入普通小学。”
![]()
希望就在眼前,可老朱一家却再次陷入了困境。小逸后续两年的康复治疗,还需要一大笔费用,可家里已经负债 20 多万,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再也没人愿意伸出援手。老朱的儿子在外打工,挣的钱还不够小逸的治疗费。老朱看着孙子每天努力康复的样子,既欣慰又心疼,她不怕自己吃苦,就怕因为没钱,让小逸的康复之路半途而废,让这两年多的付出付诸东流。图为老朱为孙子治疗费发愁。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