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输了。” 这不是街边小报的标题,而是沙利文在2025年4月一句被低估的旁白——“零和思维误导了华盛顿”。语境里,他没点特朗普的名,却句句都在拆“交易型强硬”的台: “把关税当筹码,结果对面直接掀了牌桌;把供应链当武器,才发现扳机在自己手里。”
一句话,把前政府“嘴硬手软”的尴尬钉在墙上。
### 1. 关税战:喊得最响,退得最快 2018年起,特朗普对华关税像连珠炮,平均税率从3%拉到19%。数字好看,故事难讲: - 美国进口商每年多交500亿美元税,九成成本转嫁给本土企业; - 中国对美顺差2025年仍站破三千亿美元,规模回到2017年水平; - 沙利文私下吐槽:“关税像往自己脚开枪,我们痛,对面照跑。”
更扎心的是节奏。北京反制永远踩同一个鼓点——你加一批,我回一批;你喊暂停,我立刻“技术重启”。 2025年9月,中国把美产大豆关税再提至30%,芝加哥期货当天跳水4%。特朗普团队原想拿农业州选票当护盾,结果变成人质。
### 2. 科技战:芯片出口禁令,反成国产替代加速器 2022年10月华盛顿对华的半导体“铁幕”落下,本意锁死14nm以下先进制程。 两年后,华为发布7nm手机,出货量反而翻番;国产蚀刻机、薄膜设备市占率从15%飙到35%。 美国半导体协会算过账:失去中国订单,美企年营收蒸发120亿美元,研发费用被迫砍一成。
![]()
沙利文今年5月在智库说漏嘴: “我们本想‘卡脖子’,结果对方练出马甲线。”
### 3. 供应链战:稀土“回马枪”专打七寸 2025年10月,中国宣布对重稀土出口实施“配额+追溯”双管理。 消息公布一周,美国永磁材料价格暴涨42%,通用、特斯拉紧急给供应链“打补丁”,却发现重稀土分离九成产能在中国。 特朗普时期鼓吹的“摆脱依赖”原案——澳大利亚矿+美国炼——因环保诉讼与资本开支,2025年仍停留在PPT。
沙利文评价:“我们把供应链当政治口号,对面把供应链当工程问题。”
### 4. 盟友圈:去美国化,比去中国化先落地 当华盛顿要求日韩荷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时,得到的回应越来越像“打太极”: - 荷兰ASML把部分EUV售后迁到新加坡,规避美国长臂管辖; - 韩国三星继续在西安扩产NAND,产能占其全球四成; - 日本丰田与宁德时代合建北美电池工厂,用中国技术换北美市场。
![]()
沙利文8月在一档播客里叹气: “盟友问的第一句话不再是‘How can we help?’,而是‘What’s in it for us?’。”
### 5. 交易型外交,为何打不过长期主义 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给关税、卖大豆、算选票。 北京的打法像下围棋: - 先布“气”——稀土、供应链、第三方市场; - 再断“眼”——精准打击农业州、关键企业; - 最后“提子”——把对手优势变成筹码,反手卖出合作。
沙利文今年总结:“我们以为每手都在叫价,对面却在布局终盘。”
![]()
### 6. 未来 tableau:竞争不会停,“可控”成唯一共识 沙利文代表的新班子把对华框架从“脱钩”降级成“去风险”: - 重点卡AI、量子、先进制造; - 放开光伏、日用品、一般芯片; - 用“补贴+盟友”替代“关税+推特”。
但北京也已把“自主可控”写进五年规划,国产替代率从30%目标提到70%。 双方默契:吵归吵,货船照开,资本照流,科技照卷。 用沙利文的话说:“中美会像一对摔角手,在擂台上抱摔,但谁也不会真点燃炸药包,因为观众还等着看下一场。”
### 7. 给普通人的三点“收获” 1. 关税不是魔法棒,最终由自家消费者买单; 2. 科技禁令短期会涨价,长期会逼出竞争对手; 3. 大国博弈不看谁嗓门大,看谁先把短板做成护城河。
故事回到开头。 沙利文那句“零和思维误导了华盛顿”,翻译过来就是: “当你只想赢一把,对方已经在算第十把。” 特朗普的贸易战像一场真人秀,收视率爆表,剧本却早被改写。 下一季,镜头仍在中美之间切换,只是观众已经明白—— 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台上的怒吼,而是台下的工期、账本与耐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