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英国人攻打阿富汗,派去的主力是印度兵,仗还没怎么打,这些人就跑光了,不是因为伤亡太大,也不是因为纪律不好,他们一听说对手是阿富汗人,腿就软了,英国军官在日记里写得很清楚,这些士兵不怕鞭子,就怕听到阿富汗这三个字,这话听起来奇怪,但背后是有原因的。
![]()
这件事要从几百年前说起,普什图人生活在兴都库什山脉一带,那里山势险峻,当地人性格强悍,他们不依靠正规军队作战,而是擅长在山地进行游击活动,行动迅速难以捉摸,更关键的是,他们有一种传统习惯,抢夺财物之后还要伤害人命,复仇时从不迟疑,这种作战方式在印度人看来,就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
最早让印度人害怕普什图人的事发生在13世纪,那时候突厥人和普什图人一起翻过山来,在德里建立了一个苏丹国,他们进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收税,而是动手砍人,杀得血流遍地,还把尸体堆成小山,用来吓唬老百姓不要反抗,这种做法实在太狠,效果也特别持久,从那以后,印度人一听到“普什图”三个字,心里就忍不住发毛。
![]()
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这种恐惧逐渐变成制度的一部分,苏丹国规定非穆斯林必须缴纳人头税,不能携带刀具,无法担任官职,连衣服都不能穿得太显眼,如果有人闹事,就会把整个村庄烧毁,把妇女和儿童抓去当奴隶,这种惩罚不是偶尔发生,而是固定执行的流程,老百姓走在路上,听到税务官的脚步声,都会下意识地躲开,他们不是害怕税务官本人,而是害怕他背后那个“反抗就得灭族”的规矩。
到了十八世纪,一个名叫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人,把这恐惧推到了顶点,他从坎大哈崛起,像草莽英雄那样起家,但手段特别狠毒,他带兵南下攻打印度有九次之多,最出名的那次是1756年攻占德里,三天之内就把整座城市抢掠一空,抢来的钱财足够英国政府花上三年,他还掳走了莫卧儿公主,强迫她做自己的妻子,让城里到处流血,第二年德里人试图反抗,他就再次率军回来,连续屠杀一个月,把村庄全都荡平,幸存的人只能跪地求饶,从此以后,“阿富汗人一来就屠城”就成了不变的规矩。
![]()
等英国人来到这个地方,那些往事早就变成了人们口头上传的故事,印度兵虽然穿着英国军队的制服,手里拿着火枪,可他们的祖父、曾祖父那一辈,多半都听过普什图人挥着弯刀冲进城的旧事,一听说要去打阿富汗人,他们脑子里就像自动拉响了警报,这不是因为他们胆子小,而是身体本能的反应,你再怎么训练士兵听从命令,也压不住好几代人积累下来的那种恐惧。
有意思的是,当时英国军队的武器比阿富汗人先进很多,他们有大炮和步枪,战术也更厉害,可他们还是输掉了,这主要是因为缺少那种让人害怕的象征性力量,阿富汗人用的弯刀、马蹄奔跑的声音、部落吹响的号角,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心里发慌,因为这些东西代表着几百年来积累的血债,是祖辈用生命换来的记忆,这种恐惧不是靠军队就能消除的。
![]()
更讽刺的是,德里苏丹国早就没了,杜兰尼帝国也倒了,阿富汗人还是老样子,到了十九世纪他们照样住在山里,靠部落方式打仗,不讲道理,印度兵想起老一辈说的“恶魔没死,只是换了个地方”,就算给他们新式步枪,教他们列队射击,一提到阿富汗这个词,他们脑子里出现的还是祖辈讲过的那些血腥往事。
所以1839年那次溃退,其实算不上军事失利,而是心理上的彻底崩溃,英国人一直没搞懂,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段活着的历史,这段历史就藏在印度士兵的骨子里,比任何军令都更有力量,你指挥不动一个士兵,并不是因为他不听命令,而是他身体里住着几百年前那些被屠杀的村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