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男篮世预赛中国男篮主场对阵韩国队的票价一经曝光,便在球迷圈引发热议。
380元至2280元的八个档位,折算后1213元的均价,不仅远超上赛季CBA总决赛,更逼近2019年男篮世界杯八强赛票价,甚至赶上了曾引发轰动的NBA中国赛。
这样的定价,确实让不少球迷直呼“有点小贵”。
但抛开直观的价格感受,这一定价背后,藏着赛事运营与市场逻辑的多重考量。
从赛事价值来看,这场世预赛绝非普通热身赛,而是中国男篮冲击下一届世界杯的关键窗口期。
对于处在重建与复苏阶段的中国男篮而言,主场对阵老对手韩国队,既是检验球队集训成果的试金石,更是争夺小组出线主动权的关键战役。
相较于CBA总决赛的联赛内部对决,世预赛承载着国家队荣誉与国际赛事晋级压力,其赛事规格和关注度本就更高。
2019年男篮世界杯在家门口的遗憾,让球迷对国家队的每一场国际赛事都格外珍视,这种为国助威的情感价值,成为定价的重要支撑。
北京作为主场,高昂的运营成本也注定了票价难以亲民。
作为一线城市,赛事承办涉及场馆租金、安保服务、转播技术搭建、后勤保障等多重开支,尤其是能承接国际赛事的专业场馆,其运营成本远高于CBA球队主场。
对比6年前在北京举办的男篮世界杯,如今各类服务成本、人力成本均有上涨,这部分开支最终难免会体现在票价中。
此外,NBA中国赛过往的定价体系,也为国际篮球赛事在华举办提供了参照,主办方或许希望通过定价,将男篮世预赛的商业价值向国际顶级赛事靠拢。
市场供需关系则是定价的核心逻辑。
近年来,尽管中国男篮成绩有起伏,但国家队主场赛事的一票难求现象从未消失。
从CBA总决赛的高上座率,到男篮热身赛的抢票热潮,不难看出球迷对国家队赛事的旺盛需求。
八个票价档位的设置,既覆盖了高端观赛群体,也保留了380元的亲民档位,试图平衡不同球迷的消费能力。
主办方显然判断,即便均价突破1200元,仍能吸引足够多球迷购票,这种对市场需求的信心,直接推动了定价水平。
不过,争议的存在也提醒主办方,票价不能只算商业账,更要兼顾球迷情感。
相较于韩国队主场97元至341元的票价(虽因原州非大城市不具可比性),1213元的均价确实超出了部分普通球迷的心理预期。
毕竟,篮球赛事的根基是球迷,若定价长期脱离大众消费能力,难免会消耗球迷的热情。
说到底,男篮世预赛的票价定价,是商业价值、赛事规格与运营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但“小贵”的争议也值得重视。
对于球迷而言,愿意为国家队助威买单,是对篮球事业的支持;对于主办方来说,如何在实现商业回报的同时,让更多球迷能走进赛场,才是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待后续开票后,能有更完善的观赛服务配套,让这张“有点小贵”的门票,真正物有所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