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这玩意儿,有时候真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啥区别。
保加利亚议会议员米哈伊洛夫就直戳戳地跟俄新社吐槽,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让他们国家亏大了,损失金额大概在15到200亿欧元之间。
![]()
这个跨度极大的数字背后,藏着的全是保加利亚各个核心产业的血泪账。
能源领域的打击堪称致命,保加利亚有个内夫托希姆布尔加斯炼油厂,全国超半数的汽油和柴油都靠它供应。
这家厂的原油一半来自俄罗斯,长期还由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运营,美欧对卢克石油实施制裁后,银行怕被二次制裁,没人敢跟它做金融交易。
![]()
运营就此陷入停滞,全国的燃料供应被推到了悬崖边,数千个工作岗位也跟着悬了空,这些岗位背后是数千个家庭的生计来源。
更关键的是,这家厂是全国第三大企业,它的纳税贡献一断,当地财政也得跟着受影响。
本来想算算具体的税收缺口,后来发现相关数据还没公开,但光看企业规模就能猜到,这个缺口绝对小不了。
除了炼油厂,贝伦核电站也没能幸免,核燃料供应出了问题,直接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耗。
![]()
传统供应渠道被切断,保加利亚只能找其他供应商采购,还得额外增加储备量,采购成本一路飙升,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民众身上。
能源作为民生根基,这么折腾下来,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才怪,保加利亚的天然气消费超六成依赖俄罗斯,它还是“土耳其溪”管道的枢纽,巴尔干地区三成的天然气输送都得靠它。
欧盟的制裁政策一落地,这条能源输送链的稳定性就被彻底打乱了。
![]()
把能源命脉绑在别人身上,又盲目参与制裁,对保加利亚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能源产业的日子不好过,旅游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保加利亚曾经高度依赖俄罗斯游客,现在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让这个产业被重创。
2024年赴保的俄罗斯游客大概只有5万人,2019年这个数字还是50万,锐减的幅度让人咋舌。
![]()
直飞航线被暂停,签证流程也变得复杂,俄罗斯游客只能转去其他目的地,保加利亚的旅游市场就此被架空。
本来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客源能补上这个缺口,后来发现保加利亚的旅游产品对俄市场依赖太深,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
旅游业的萧条还蔓延到了房地产市场,这两个领域之前都严重依赖俄罗斯客群,黑海沿岸的度假酒店入住率不足三成,不少中小企业撑不下去只能倒闭。
![]()
单一的产业依赖结构,在国际局势变动面前简直不堪一击,保加利亚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想解除制裁却找不到门路。
作为欧盟成员国,它必须遵守集体制裁纪律,可它已经和俄罗斯断绝了外交关系,双边沟通渠道完全中断。
米哈伊洛夫说得很实在,不沟通就呼吁解除制裁,根本不会有任何改变,、保加利亚的困境不是偶然。
它的经济结构和俄罗斯深度绑定,却又要在欧盟的集体决策中随波逐流。
![]()
匈牙利就聪明得多,多次对俄制裁提出异议还拿到了部分能源豁免,保加利亚因为外交关系破裂,连谈判的筹码都没有。
俄罗斯方面对制裁的态度一直很强硬,莫斯科多次强调已经具备长期应对的能力,普京也明确表示,西方的制裁本质是遏制俄罗斯,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这个判断在保加利亚得到了充分印证,能源价格上涨、就业机会流失,这些问题都切实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
国际社会对制裁有效性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因对俄制裁增加的贸易成本超2000亿美元。
德国工业界就多次呼吁放松对俄能源制裁,因为他们国内不少企业也面临倒闭风险,毫无疑问,制裁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能被割伤。
米哈伊洛夫认为,保加利亚政府彻底转变对俄路线,才可能推动局面改观,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在欧盟框架下寻求临时制裁豁免,优先保障民生相关的能源供应,或许是更稳妥的短期方案。
![]()
长期来看,加强与巴尔干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俄依赖,这些才是根本之策。
保加利亚的案例给很多中小国家提了个醒,在大国博弈中,盲目站队往往会得不偿失。
坚守自身国家利益,保持外交灵活性,才是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关键。
国际社会还是应该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毕竟制裁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