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乌克兰豹2A4坦克在波克罗夫斯克城内推进、对楼房近距开火的视频引发热议。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兵家大忌吗?坦克孤车深入巷战,不是给 RPG 送菜?”这种质疑并非没有道理。但令人意外的是,这类画面的出现并不是战场混乱造成的“乱打一气”,反而是乌军在当前战场条件下做出的主动战术调整。
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对未来任何可能需要进行城市防御作战的地区——包括台湾即将服役的 M12T 装甲平台——都有非常关键的参考意义。
![]()
一、为什么波克罗夫斯克城内战斗突然变得如此惨烈?
要理解坦克为何必须进入街巷,就要先看这座城市的局势。
俄军近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取得推进,目前已控制约 1/3 市区,作战重心集中在两个方向:
①沿 M30 公路向西压迫,阻止乌军自外部增援。
②自火车站附近向东北穿插,目标是夺取 M32 与 T0515 两条关键道路的交汇点。
一旦俄军拿下这里,不仅波克罗夫斯克反攻希望渺茫,邻近的米哈伊洛夫格拉德也会被波及。
为了稳住局面,乌军投入了海军陆战队第38旅、空中突击第25旅等一线主力,同时在外围配置了拥有豹2A4 坦克营的第54与第155机械化旅。
从配置看,乌军并非草草应战,而是把能打的主力都压上去了。
![]()
二、为什么乌军明明投入精锐,却在城内战斗中越来越吃力?
这不是指挥官无能,而是地形与天气共同造成的战术被动。
1. 地形:南侧村镇密布,非常适合俄军渗透
与北部开阔平原不同,波城南侧村镇密度高,房屋多,掩护充足。
俄军正是利用“点状据点”逐步渗透,一点一点把乌军压进巷战泥潭。
其中尤其关键的,是乌军失去对舍甫琴科村的控制。这让俄军得以依托村镇隐蔽集结,伺机突破。
2. 天气:秋季大雾、降雨,严重克制无人机侦察与打击
乌东地区9-11 月为多雾多雨季节。而现代俄乌战场,谁控制天空的小无人机,往往就能控制地面节奏。
一旦遇到大雾、小雨,FPV 无人机大幅减产,双方都获得“移动窗口期”。
俄军就是利用这种天气,将摩托化轻装小队潜入城市。视频中那些在雾中推进的俄军车辆,就是典型例子。
也正因为无人机压力骤然减轻,坦克反而能更安全进入城市。
换句话说:
天气削弱了无人机的优势,城市削弱了光纤FPV的优势,于是坦克的价值又回来了。
![]()
三、在这种环境下,乌军为什么要让豹 2 单车推进?
1. 这是战术主动选择,而非孤军深入
许多人看到豹2进城开火就以为是“坦克单挑城市”。但观察视频可以发现:坦克几乎没有停留观察、直接开火。
这是典型的:“步兵/侦察锁定 → 坦克直接执行火力任务”
现代步坦协同已不需要步兵紧贴车尾前出,侦察分队分散在街区内,而坦克则当作机动火力平台,负责摧毁坚固火力点与楼房据点。
这与二战“坦克在前、步兵跟着”完全不同。
2. 单车推进是为了降低损失、提升机动性
乌军与俄军都在平原上吃过“坦克列队冲锋被无人机屠杀”的亏。现在双方都避免让坦克密集行动。
单车推进的优点是:
- 不容易被 FPV 集体围猎
- 损失可控,不会一锅端
- 机动灵活,更易找到安全路线
- 目标小,不易被光纤无人机锁死
这不是冒险,而是新环境下的成本最优策略。
3. 城市环境天然限制光纤 FPV 的发挥
光纤无人机虽精确,但有天然弱点:
- 线缆容易被建筑物卡住
- 楼宇遮挡信号
- 飞行路径极难规划
- 角落与高度差增多,难以找到切入角度
因此如今大量坦克被击毁的画面几乎都发生在平原或村镇外缘,真正“街区内部”的坦克损失反而少。
4. 俄军轻装潜入,反坦克武器并不充裕
俄军现在许多突击小队都是摩托车、皮卡、轻车编组,携行量有限。
这意味着:
- RPG 数量少
- 反坦克导弹更不可能大量携带
- 无法持久对抗坦克与重火力
因此乌军坦克在城内具有明显压制优势。
![]()
四、这场巷战对台湾未来城市防御有什么启示?
台湾新近装备的M12T(梅卡瓦家族技术路径)很可能在未来面对类似的“城市岛屿作战环境”。
波克罗夫斯克的经验指向三点关键趋势:
① 城市将成为“无人机限制区”,坦克价值反而上升
在高楼林立、信号反射强的城区:
- 光纤无人机难以发挥
- GPS 也经常受阻
- 小型无人机容易撞楼
- 雾雨天气进一步削弱无人机
当无人机优势下降,坦克装甲与重火力的价值就重新凸显。
② 坦克必须加装:鸟笼 + 干扰器 + 新型高爆弹
乌军经验表明:
- 电子干扰器可让 FPV 直接坠毁
- 鸟笼护栏可削弱爆炸威力
- 城市战中 HE(高爆)、杀伤弹远比穿甲弹更重要
台湾的 M12T 若要真正适应城市战,
必须:
- 在车顶与尾部加装防无人机护栏
- 配备多模干扰器
- 扩大高爆与可编程弹药的比例
③ 城市防御将是“隐蔽步兵 + 分散坦克”
未来巷战的主角已经变成:
- 步兵(侦察、标定、反渗透)
- 坦克(机动火力平台)
- 无人机(情报与压制)
但坦克与步兵不再是传统意味上的“紧密合体”。
而是:
步兵隐藏在城市网格中 → 无人机标定 → 坦克机动至开阔点射击 → 迅速转移
波克罗夫斯克已经说明:分散、隐蔽、突击、可快速转换方向的装甲任务组,是未来城市战的主流。
![]()
五、结语:坦克进城不是倒退,而是战术的进化
看到豹2A4 近距击楼,有些人下意识觉得“这不合理”。
但事实上,城市战场景已经彻底改变:
- 无人机的普及改变了装甲战方式
- 天气影响战场节奏
- 城市地形增大坦克生存机会
- 步坦协同模式已转向“分散式合作”
- 轻装渗透让反坦克武器不再充足
在这样的环境中:坦克不进城,城市就守不住。坦克不分散,代价就会付出得更大。
乌克兰的战术变化不是被迫胡打,而是对现实战场的主动适应。而这种变化,也可能会成为未来所有城市战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