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金鸡奖”,到底是谁的盛宴?
![]()
第38届金鸡奖颁奖礼刚结束还没到48小时呢,评委会主任张艺谋之前那段说金鸡奖是“世界最难拿的奖”的旧访谈,就被网友们给翻了出来,直接铺满了社交媒体的首页。
今年已经75岁的张艺谋,身为本届金鸡奖的评委会主任,大概压根没料到,一场电影盛典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天,自己就会掉进这么汹涌的舆论漩涡里。
他早在2021年的一次访谈中就形容过金鸡奖是“世界最难拿的奖”,那时候他手里已经握有九座金鸡奖杯了。如今再看这句话,在网友们的反复琢磨下,味道好像真的变了。
一切争议的引爆点,其实都源于那份获奖名单,还有新科影帝影后身上带着的过于清晰的“张艺谋印记”——易烊千玺和宋佳,这两位刚出炉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恰巧都是张艺谋即将上映的新片《惊蛰无声》的主演。
![]()
而张艺谋本人,正坐在能决定奖项归属的评审团首席位置上。
这事儿其实特好理解,就像一个厨师在自己当评委长的美食大赛里,把自己餐厅的两位主厨分别评为了最佳男厨师和最佳女厨师,就算这两位厨师的菜品确实做得不错,其他餐馆的老板和来吃的食客们,也难免会私下议论纷纷,觉得这顿评品宴席的味儿实在不太对。
更让公众觉得这绝对不是偶然巧合的是,评审团那17个人的名单一念出来,听着就跟张艺谋的“熟人俱乐部”没两样。
演员张译是多次出演他电影的“谋男郎”;美术指导霍廷霄之前为《英雄》《十面埋伏》打造过标志性的视觉美学;摄影师赵小丁也和张艺谋合作过《十面埋伏》《满江红》这些热门影片。
![]()
评委会的核心成员和主任之间,有这么密集的业务交集和私人情谊,评审过程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自然就会被大家拷问。
这其实也不是大家第一次觉得金鸡奖的奖项分配带着浓重的人情味儿了。回头看上一届第37届金鸡奖,最大的赢家同样是张艺谋——他执导的《第二十条》拿下了分量最重的“最佳故事片”,主演雷佳音也跟着拿下了“最佳男主”。
那时候,尽管张艺谋因为避嫌没担任评委,但委员当中依然有不少是他的老合作伙伴。这样连续发生的“巧合”,慢慢强化了大家的一个认知:能参演张艺谋的电影,好像就踏上了一条获奖的快车道。
![]()
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可不光是影帝影后的归属。影后宋佳的获奖,让不少观众都觉得挺不解的,很多人认为她在影片《好东西》里的表演只能算中规中矩,距离“封后”的水准似乎还差点意思。
相比之下,咏梅在另一部作品《出走的决心》里的演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她的表演内敛又富有张力,把人物塑造得特别深入人心。
很多影迷本来都觉得咏梅是影后的最有力竞争者,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种鲜明的反差,让“德不配位”和“实不至名归”成了宋佳获奖新闻下面的高频词。有网友甚至感慨道:“今年最大的笑话,或许就是《一代宗师》和《万箭穿心》都没能让演员二封影后,《好东西》却做到了。”
这其实并不是对宋佳演技的全盘否定,更多的是对金鸡奖评选标准是否一致的巨大疑问。
![]()
类似的情况在金鸡奖历史上也曾上演过。倪萍在聊到更早一届金鸡奖的时候,就曾直言替好友章子怡感到惋惜,还直说当年的颁奖结果让人不服气。
章子怡当年凭借《一代宗师》横扫了多个华语影后大奖,却意外败给了宋佳。时隔这么多年,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网友们当年有多心疼章子怡,如今就有多替咏梅不值。
![]()
金鸡奖的怪现象还远不止这些。之前呼声特别高、票房都突破154亿的现象级国漫《哪吒之魔童闹海》,最终只拿到了一个“最佳美术片”的奖项。
更让人尴尬的是,颁奖的时候这个奖竟然没人上台领取。主持人苏有朋只能赶紧尴尬圆场,说“团队正全力投入后续作品创作,实在没法前来领奖”。
![]()
这个“官方理由”其实很难让人真正信服。在咱们这个注重人情世故的社会里,一个这么高级别的颁奖礼,不管手头的工作有多忙,派个代表来领奖都是最基本的“人情”吧。
网友们立刻就扒出来,在之前的“微博之夜”活动中,《哪吒2》剧组是专门派人出席领奖的。这么一对比,金鸡奖上的缺席就显得格外突兀了。
于是,很多人都说,这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导演饺子,作为非科班出身、弃医从画的“局外人”,他凭借《哪吒》系列电影总票房破200亿的成绩,已经是中国首位“200亿票房导演”了。
他的权力来自于市场,来自于那数以亿计掏钱买票的观众,他似乎就是有意要拒绝参与这场“尴尬的选美”。
![]()
那个没人拿走的“最佳美术片”奖杯,反倒成了第38届金鸡奖上一件特别的“行为艺术作品”。它虽然无声,却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直接戳穿了那种精心维持的、关于平衡与公正的假象。
这届金鸡奖的尴尬还没结束。另一位获奖者钟楚曦,同样陷入了舆论漩涡。普通观众其实很难立刻说出她有什么代表性的电影角色,但她之前在时尚活动中跟刘亦菲争夺C位的事件,大家却记得特别清楚。
![]()
在本届颁奖礼的合影环节,她又一次主动站到了影帝和影后中间的位置。这种对比鲜明的公众形象,让她的获奖显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而最让人一头雾水的,是演员祖峰被临时从提名里除名这事儿。他凭借《家庭简史》入围了最佳男配,而且一直被视为最大热门。
可就在颁奖前一天,他的名字突然从提名名单里消失了,提名者也从五人变成了四人。直到现在,不管是金鸡奖组委会还是《家庭简史》剧组,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这种官方保持沉默、全网却议论纷纷的状态,把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个呼声最高的提名者,就这么直接被从名单里抹去,这在金鸡奖的历史上几乎是没有过的先例。
![]()
所有这些事件凑到一起,让本届金鸡奖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面貌。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道,大家并不是觉得张艺谋和这些委员不配当评委,也不是觉得这些演员和作品不配拿奖。
真正让人反感的,是评审班底过度集中的“圈子化”,让奖项失去了该有的多元性与公信力。
当荣誉频繁向特定的人脉圈层倾斜时,观众对“专业评选”的信任就会慢慢瓦解,最终导致金鸡奖从曾经的华语电影标杆,沦为网友口中充满争议的“圈内游戏”。
甚至还有人调侃,金鸡奖不如干脆改名为“金谋奖”得了。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当中国电影的顶级奖项长期被少数“老面孔”和固定的圈子占据时,行业里的新人该怎么突围呢?
有网友叹息道,所谓的“百花齐放”早就背离了现实,电影作品变得越来越乏味,影视寒冬也越来越严重。有人认为,现在的金鸡奖,无非就是一场京圈电影之夜;
除此之外,还有沪圈的电影之夜。一直以来,娱乐圈就有京圈、港圈、沪圈、西北圈这些不同的圈层。这种圈子文化的固化,正在一点点扼杀行业的创新与活力。
![]()
电影,本来就该是承载大众情感与时代印记的载体,而不是某个圈层私享的游戏。当奖项沦为利益交换的工具,当行业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创新与活力就会慢慢枯萎。
观众们抵制的从来不是国产电影本身,而是那些不公正的规则,还有这种固步自封的圈子文化。
回过头再看看张艺谋,这位被称作中国电影界“国师”的导演,从《红高粱》到《活着》,他的早期作品早就奠定了自己艺术大师的声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成功,更把他推上了事业的神坛。然而,近年来张艺谋的作品比如《满江红》等,已经开始出现口碑分化的情况。
有人批评他江郎才尽,作品也变得过度商业化。而本届金鸡奖的这场争议,就像一根导火索,瞬间引爆了大家长期积累的情绪。那位曾经代表中国电影艺术高峰的导演,如今却被推到了人情世故和圈子文化的漩涡中心。
一场颁奖礼,就动摇了一位功勋导演的毕生声誉。这听起来确实有些残酷,但也反映了当下公众对文化领域公平、公正、公开的极致渴望。
![]()
张艺谋的“晚节”,到底是系于他过往那些辉煌的作品,还是系于每一次当下的公正抉择?这个问题,不光留给了张艺谋个人,也留给了整个中国电影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