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收到群众陈女士赠送的一面印有“反诈先锋勇亮剑,追赃挽损解民忧”的的锦旗表示致谢。
![]()
事件回顾
11月8日一早,反诈中心民辅警在工作发现多条异常购物信息。反诈中心民警立即对异常购物信息进行研判,通过受害人所在盐湖分局大渠派出所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陈女士。经与陈女士沟通后查看其消费记录,发现微信支付中有多笔不知情购物支付记录。民辅警立即拦截快递,并对相关银行卡进行保护性冻结,最大程度降低陈女士的财产损失风险。
经了解,是陈女士年幼的儿子玩游戏时,在游戏大厅里认识一名陌生男子。该男子自称自己是游戏主播,以“录素材送游戏皮肤”为由,诱骗孩子进行微信支付操作,孩子防范意识薄弱,在对方的哄骗下,便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购物支付操作。
所幸警方发现及时,成功阻断诈骗资金转移通道。面对这一情况,反诈中心主动与购物APP平台客服取得联系,积极提供各类资料及证明材料等,全力协调退款事宜。经过沟通,退款申请成功通过,31000余元购物钱款陆续返还到陈女士手中。
套路解析
1.抛出诱饵:以 “福利兑换” 吸引关注在短视频平台、游戏社交频道、儿童社交 APP 等未成年人常活跃场景,发布 “免费领游戏皮肤”“送稀有装备”“抽数码盲盒” 等虚假信息,部分搭配 “主播演示领取”“晒他人福利截图”,降低警惕、精准吸引目标。
2.诱导操作:引导加私聊并铺垫购物以 “平台限制发福利”“需专属链接” 为由,让未成年人加 QQ、微信;添加后先聊游戏、分享小道具拉信任,再铺垫 “领福利要完成小任务”,如 “确认收货地址”“下单验账号活跃度”,或直接发购物链接称 “下单解锁福利”。
3.骗取钱财:要求购物寄指定地址明确让未成年人在无需强实名的购物平台,下单高价值商品,提供异地陌生收货地址;同时编理由掩盖目的:
警方提醒
1、提高未成年防骗意识。不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信息,特别是主动提出的赠送或交易。保护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不向任何人透露。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互动并进行举报。
2、家长要注意加强监督预防。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监督与教导,平时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
3、家长不要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家长不要告诉孩子任何支付密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将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为免密支付。发现孩子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责任编辑:贺国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