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纺织工人转型记

0
分享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围绕技改推行的智能化改造,改变了很多企业的生产方式。在东盛纺织公司,这里的纺织工人就在改变中寻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实现了新的价值。



在郓城县黄泥冈镇东盛纺织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排排细纱精纺设备高速运转。操作工谢冬丽穿梭其间,曾经弯腰俯身、凭肉眼逐段排查纱线断头的场景已成过往,如今,按照设备提示,精准处理断纱问题,成为了她的工作日常。



谢冬丽工作的变化,始于3年前。那时,面对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压力,这家有着20年历史的老牌纺织企业,在省市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投资6000多万元,开始了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



起初,面对这些智能设备和复杂程序,和纺织打了 17年交道的谢冬丽心里直打怵。



面对职工们的困惑和担忧,企业联合设备供应商和职业院校,开设了数字化技能提升专班,像谢冬丽这样的老员工成为重点培训对象。从认识操作界面到了解设备原理,从处理简单报警到进行数据分析,谢冬丽和同事们逐渐摸清了新设备的 “脾气”,从门外汉成长为车间的技术能手。

如今,谢冬丽通过屏幕实时监控着3条线的细纱纺织机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等参数,能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及时调整工艺。

东盛纺织的蜕变,是郓城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跃升的一个微观注脚。“十四五” 以来,通过深入实施 “千项技改、千企转型”,郓城重点围绕纺织、机械、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很多像东盛纺织一样的企业在政策的东风中 “老树发新枝”,而更多像谢冬丽一样的产业工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了自我重塑,成为支撑郓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人才。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生活新鲜市
生活新鲜市
茶话会常驻会员:
853文章数 194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