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放出一句话,说希望中美能在感恩节前敲定正式的稀土协议。这日子可没几天了,满打满算不到十天。美方这种“倒计时”式的催促,透着一股子急不可耐。其实也难怪,美国80%的稀土进口指着中国,本土加上盟友的产能也才凑出15%,最近军工升级的需求又猛涨了37%。
不过这番“许愿”听着挺热闹,背后却是美方自个儿在唱独角戏。中方4月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原本是回应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后来在釜山会晤后暂停了一年。美方当时还表示“欢迎”,转头却威胁说中方若重启管制就要加征高额关税。这种翻来覆去的态度,倒像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少了点大国该有的稳重。
倒是觉得,美方的焦虑藏都藏不住。稀土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高科技产业的命门,军工、芯片、电动汽车哪样都离不开。美国自个儿有矿不假,但开采、冶炼的技术链条断档多年,短期内想补齐难上加难。特朗普嘴上喊着“一年内实现自给”,财长贝森特还特意去新建的加工中心摆拍,举着块“25年来第一块稀土磁铁”当招牌。可明眼人都懂,这点场面活离真正解渴还差得远。
中方的态度倒是始终清晰。稀土管制为的是保护战略资源,暂停一年是给双方留缓冲空间。至于美方嚷嚷的“正式协议”,中方压根没提过。而且谈判不能光耍嘴皮子,美方是不是该先解除对中企的“实体清单”限制?是否愿意撤销出口管制的穿透性规则?这些实质问题美方避而不谈,单方面设定时间表,反倒像在演一出“限期投降”的戏码。
话说回来,特朗普政府这种“既要打压中国,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拧巴心态,早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10月美方刚威胁要对华加征100%关税,没几天财长又改口说局势“大幅缓和”。中方回得干脆:“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这种底气背后是实打实的筹码——中国不仅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还握着稀土、光伏、锂电池这些关键产业的命脉。美国家庭里从烤面包机到雨伞,超八成商品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真撕破脸,先疼的未必是谁。
或许可以这样看,特朗普政府急着在感恩节前“搞个大新闻”,更像是一场政治秀。中期选举临近,支持率跌到四成出头,经济数据也不好看,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股市跌完美元跌。这时候需要点“外交突破”来转移视线。可谈判不是变魔术,光靠设定死线施压,反而暴露了自身的被动。
记得有学者分析,美国现在像是个陷入“战略焦虑”的巨人,既想用关税大棒逼中国让步,又怕真搞砸了供应链引发通胀海啸。这种矛盾在盟友那儿也碰了钉子——日本谈判时直接说“不准备作重大让步”,韩国则拖到选举后再谈。美方想拉G7围堵中国,可德国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法国明确“不愿卷入中美对抗”。这么一看,特朗普的“单边许愿”,反倒成了国际舞台上的孤芳自赏。
倒是想起中方一句老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中美稀土博弈,关键不在中方让步,而在美方能否正视相互依存的现实。毕竟,真正的合作不是谁压服谁,而是找到利益交汇的平衡点。若总抱着“我赢你输”的旧剧本,感恩节的愿望,怕是要等到圣诞节都未必能实现了。
![]()
参考资料:
《关于中国稀土,美财长最新表态》(观察者网)
《美财长释放缓和信号,中方就关税战重申“打与谈”立场》(中国青年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