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影成双,假脸最难藏;
纸上多勋章,人心少体量。
世上有些事,看上去像玩笑,细想却像警钟。就像春天里暴长的杂草——越是长得快,越说明土地里埋着某些“不该有的肥料”。本文要说的,就是这样一株“长得离谱”的杂草。
今天朋友圈很多人在聊江苏科技大学“郭伟教授”被媒体曝光的事情,这年头我对这批人学术作假已经半点不感到稀奇了,但郭伟的所作所为,却是超出了“一般”的范畴,超出了普通人所能理解的阈值。
你让我怎么去相信,一个大学的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的真实学历竟然是“高中”。
这不是离谱,也不是荒诞,这明明是“魔幻”!
![]()
所以,高端的人,谈学术造假,谈他侵占科研经费。像我们这种普通人的正常逻辑、第一反应,却是:郭伟,他靠自己一个人,怎么办到的?
一所大学里,就没一个明眼人看出他是骗子?难道这年头,高中学历的水平,已经能和大学教授不相上下了吗。有网友用“皇帝的新装”来形容,说这个郭伟,被领导引入,得到认可,所以其他教授即便发现了他水平不行,也不敢指出。甚至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以为是自己不明白某种“至简的大道”。
可说实话,我不这么认为,我甚至觉得,这种解释,是在给参与者找台阶,是在美化荒诞。
一个高中生,靠ps毕业证和一份同名Wei Guo发的SCI以及海外经历就能成功入职大学?真当大学里所有人都是吃素的呢?就随便一个程序员去应聘,别说学历上蒙混过关很难,哪怕真让你糊弄过去了,下一刻:来,把这个网页的后台代码写一下,给你3个小时。
你怎么写?
郭伟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学历和SCI你找网上弄份假的,退一万步在一开始被他混过去了,那请问一个啥都不懂“文盲”,连专业术语都不知道几个的人,如何通过一轮轮面试,如何带领团队坑科研经费,如何带学生并且指点他们?你搁这儿扯犊子呢。电视剧拍这么假,都是要被嘲笑的。
![]()
![]()
事实上,上面这种说法还是“退一步”的情况下。现实里,他根本在第一关就会死翘翘。
他说自己sci发了170多篇,看上面截图,连学生都知道“撒谎没轻没重”。换个人随便、顺手搜一下,就KO了,因为一篇都搜不到,并且他:
——大学本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不可查
——硕士到澳大利亚不可查
——博士在日本九州大学不可查
显而易见,有些骗局之所以成功,不靠精巧,只靠周围的人集体把常识挂在门外。
换句话说,整个学校,这么多年,别说负责审核的人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做这“顺手”的事情……这不是诡异,这就是“说不通”。而说不通之处,必有猫腻。
不信?不信且看下面这些和郭伟相关的成就报道:
![]()
![]()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一句话:“最荒唐的故事,都有一群非常认真表演的配角。”
试想一下,一个高中学历的骗子,操作粒子引发科学世界的“微观巨变”……他的团队没有任何一点反应?同一个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察觉不到半点异常?甚至还丝毫不怕被发现端倪,捅到了媒体上。咋的,求曝光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内心忐忑的骗子的所作所为!郭伟敢于如此招摇过市,只能说明他“有恃无恐”,有绝对的自信。
而“绝对的自信”,在大多数时候往往来自“绝对的庇护”。
有意思的是,这次这位郭伟教授,也同样入选了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是有的:很多骗子,都戴着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的头衔。
纸厚难遮心上洞,冠沉常压骨中虚。
锦袍再亮,也遮不住身下的泥;桂冠再多,也掩不住骨子里的虚。
当审核变成摆设,当常识需要勇气,荒诞才会长成参天大树。真正让人心寒的,不只是骗子胆大,更在于骗子只需要在树荫下乘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