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朋友送我一瓶鱼油,说是补脑用的,可以给孩子吃。我向来对保健品不感冒,但也不想辜负朋友的好意,同时又查了一下这款鱼油的成分,基本健康。所以打算拿给孩子们吃,就当零食了。
家有俩娃,给谁吃好呢?
哥哥脑子没啥问题,不需要再补;
妹妹脑子经常断片儿,“补”的必要性更大一些。
而且妹妹味觉敏感,非常挑食,从来不碰海鲜,连淡水鱼都不吃——这瓶鱼油应该正好帮她弥补营养短缺。
周六早饭后,我就拿出鱼油,简单说了一下成分和功效,建议妹妹试吃一下。结果吃货哥哥说也要尝尝,直接拿出一粒喂到嘴里,然后,哥哥露出一副一言难尽的表情,说:“味道好怪!”
我真担心妹妹被哥哥的反应吓退,因为妹妹本来就味觉挑剔,有时候生病了是宁可打针也不愿意吃药。
我鼓励妹妹说:“你也来试一粒吧,就一粒,如果不爱吃也不勉强。”
妹妹说:“我会吃的,等我先酝酿酝酿……妈妈请帮我先倒杯水……”
妹妹拿着药丸在手里摩挲半天,终于鼓起勇气,一把喂到嘴里,不出意外,妹妹露出非常“恶心”的表情,但她忍着没有吐出来,猛灌一杯水把鱼油送进了肚子里。
我有点欣慰又有点心疼,问妹妹:“难不难受?以后还敢吃吗?”
妹妹擦了把嘴,笃定地点头:“我能忍受。我会坚持每天吃一粒,为了让我脑子变得更聪明,成绩变得更好,我吃屎都可以!”
这话可真是击中了我。原以为妹妹大大咧咧的性格,不会特别在乎自己的成绩,没想到她会愿意为了一个好成绩去吃这样的苦。
哥哥笑道:“要是吃了也没效果呢?”
妹妹说:“如果没效果吃完一瓶就不再吃了,如果有效果,那就接着吃。”
哥哥:“妈妈我也要吃。”

这一次鱼油事件,带给我的感受是:
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变好,也愿意去为学习吃苦:
如果孩子有时候不肯为学习吃苦,一定是因为吃了苦却没有看到效果。
另外,关于正常食物之外的保健补品,有点像课外补课,必须孩子愿意接受,并且身体能够吸收,才值得坚持。
我专门咨询过一个医生朋友,他的建议是:“保健品能不吃尽量别吃,正常人都可以通过食物获取足够的营养,如果在非必要情况下经常进食保健品,反倒会让人的器官组织形成依赖,逐渐丧失从正常食物汲取营养的能力。”
这跟“补课”多像?
回想哥哥的初中三年,没接触过任何保健品,也没补过一节课,但因为他日常吃得多,睡得多,不挑食,爱运动,所以三年下来,他的身高和成绩都进步了20%.
所以,如果想给孩子补脑、补身体,食补才是关键。其实很多日常食物,都有很好的补脑作用,比如鸡蛋、核桃、海鱼……
昨天我又跟妹妹聊:“你觉得鸡蛋、核桃比那鱼油更难吃吗?”
妹妹说不觉得。
我说:“妈妈仔细研究过那些补脑药丸的成分,其实鸡蛋、核桃、海鲜等食物里都包含,而且通过食物可以吸收得更好,你要不要多尝试一下这些食物呢?”
妹妹表示愿意试着接触,当天就吃了颗煮鸡蛋。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个人微信,chuanma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