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虹膜曾经推送过的其他洪常秀相关文章集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作者:Olek Mlynski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Asian Movie Pulse
(2023年2月4日)
洪常秀的电影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点, 那就是精致的结构。
它们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最终讲述了相同的主题。 他电影中的人物屈服于他们的性冲动; 回首过往,试着与之和平相处; 有人消失又出现,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我们看着戏中戏,闪回,或者同一事件的变化: 跟着洪导,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和你玩什么游戏。
丹尼斯·林的书《剧场前》(以洪常秀导演的电影命名)试图模仿导演的趣味。 全书共有十二章,六章用罗马数字计算,六章用阿拉伯数字计算。 我们读完第II章,翻到下一页,让我们惊讶的是,竟是第2章。
![]()
《剧场前》
有人会说: 典型的洪氏结构。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但它们也围绕着洪常秀的电影创作的相同方面。 书中有一章是关于变焦的,这是洪常秀的招牌(林写道: 「变焦是一种控制指标」)。 还有一篇文章讨论了「小作品」的概念(一个在洪常秀导演的电影中经常使用的描述词)。 当然,还有一个关于酗酒和人物大量喝烧酒的故事。
林的《剧场前》虽然结构不同寻常,却是一本相当直白的书。其行文,即使有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处理复杂的思想,也是无比清晰的,有时甚至是警句。你会看到很多段落都非常精确和简洁,比如下面这段,可能是我个人最喜欢的:
洪常秀的伟大主题之一是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和我们面前的物质之间的分歧,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幻想和现实几乎肯定会在某个时候分道扬镳。
这本书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只写一部电影来讨论洪常秀的所有电影。这样做会徒劳无功?毕竟,作者自己写道:「他总是能拍出你所期待的电影版本;令人惊讶的是存在如此之多的版本。」林接受了这一挑战,并着笔「一部隐秘的假日电影」,这也是「洪常秀导演对他最喜欢的主题之一的最协调一致的探索:对现实的叙事」。
![]()
丹尼斯·林
记者:在你的书中,你开始了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务:通过写《剧场前》,你试图概括洪常秀的职业生涯。前提是通过只谈论一部电影来描述他的全部作品。考虑到他如此多产,这当然无比困难。而且,在我看来,作为导演,洪常秀经常博得满堂喝彩。研究他的电影,并把它们作为独立的作品来评论,真的很有挑战性。怎样做才不会显得太肤浅呢?
作者:研究洪常秀是一个很难的主题,但我认为这是这个项目的一部分,也是我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要达到我觉得准备好写《剧场前》的地步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重新观看、做笔记,并交叉引用他的其他作品。
我开始写这本书时,他已经拍了26部电影,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又拍了三部。这很好地说明了你所描述的问题。在书中,我谈到了看清楚洪常秀的作品的困难:「我如何看穿这种重复的迷雾?我怎样才能看透如此海量呢?」这些「看」洪常秀的困难也是他有趣的地方,也反映了今天的电影。
你提到了肤浅,我想这也是我在评论他的电影时注意到的。因为你要如何拥抱如此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作品序列?我们也在谈论那些充满了各种奇怪的视角和记忆技巧的电影,你不确定你记住的是一部电影里的东西还是之前的电影里的东西……
记者:我也认为因为所有这些相似之处,他的电影给影评人带来了一个独特的问题。你甚至在你的书中写道:「随着电影目录中的每一个新条目,评论都越来越多,甚至比电影还重复。」那么,如何用同样新鲜的眼光和同样的审视,再次观看另一部看似完全相同的电影呢?
作者:只看一部洪常秀导演的电影是很难的,因为其作品序列有太多的重复。我认为你需要在这种逻辑完全发挥作用之前,让自己多接触一些这样的东西。在早期的电影里,我觉得更有可能把每一部都孤立起来,然后觉得「哦,这真是一部非常犀利的电影」,然后你就会对它的形式和内容做出反应……
一开始,洪常秀被描述为一个观察派兼行动派的电影人,他感兴趣的是男人和女人对彼此的反应,以及……男人真的有多糟糕。很多早期的洪常秀电影都是这样被讨论的。 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视为独立的作品。
后来的作品呢? 我觉得它们更难分开。 他们似乎是一部大电影,一个大项目的一部分。 现在,我把洪常秀的每一部电影都看作是一部续集,而不是一部独立的作品。
![]()
《剧场前》
记者:他作品中的重复很少被用来作为反对他的理由。这很有趣,因为你会看到像泽维尔·多兰这样的人被指责一遍又一遍地拍同一部电影——在多兰的语境中,这是一种批评。那么,洪常秀是如何在拍摄「同一部电影」时获得自由的呢?
作者:因为他表现得太明显了!我认为作者风格的想法是我们如何看待电影的核心。有一种观点认为,任何艺术家都在反复创作一个作品,只是他们找到了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它。
洪常秀对此更明确。我确实认为有些人不喜欢他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电影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很明显他对变化和重复都很感兴趣。你只能通过再做一件事来实现这一点,但前提要稍微改变一下。这几乎就像一个科学实验。
对于洪常秀来说,重复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在他的任何一部电影中都不能错过。就像在《剧场前》中一样,一个故事开始了,接着又是另一个。因此,他的作品也变成了关于那些被迫重复自己的人。他没有试图掩饰这一点。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以你所举的其他的电影人为例,他们似乎缺乏想象力或紧迫感。这就是人们的毛病所在。但洪常秀却不是这样。他在做什么很明显。如果你在那个波长,你就会对电影有反应。我知道很多人并不真正重视这些。然而,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了进来。
![]()
《剧场前》
记者:多年来,他的作品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现在人们很难撇开这种印象来看待他的作品。但我想知道,你对他的第一部电影的个人回忆是什么?在他被视为艺术电影的全球人物之前,你与他的第一次接触是什么?
作者:我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拍第四部电影了。他在朴赞郁和后来的奉俊昊等电影人崭露头角的时候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洪常秀当然是不同的。纵观他职业生涯的发展,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动向。电影变得越来越简单。它们变得更经济了。他在前进时也会加速。
所以,讽刺的是,他最精心制作的电影、最复杂的剧本、最复杂的取景地、最复杂的布景和预算,都是他的第一部!自从出道以来,洪常秀就走上了一种不同的电影制作模式。它总是在化繁为简。《剧场前》是他的实践经历演变的转折点。
记者:你能说清楚这个项目,或者像你在书中所说的「洪常秀多元宇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从哪里开始的吗?
作者:我认为有一些时刻。《剧场前》可能是第一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一本关于它的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是他第一部通过自己的制作公司制作的电影,所以这已经是某种独立的转变。他的工作方式很不寻常。在《剧场前》中,他没有剧本就进入了制作阶段,他放弃了剧本,只用大纲。
在他的第11部电影《玉熙的电影》中,事情变得更加简单,他放弃了大纲,在没有大纲的情况下投入制作。电影规模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当他拍一部电影时,他只需要两个取景地和三个演员。
![]()
《玉熙的电影》
但多年来,他不仅创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主题也发生了转变。你可以追溯洪常秀与他笔下人物关系的变化。它们一直都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电影,但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习惯把女人放在中心位置。我们尝试着去接触她们的观点,并且在接近女性角色时更加自信。
记者: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洪常秀电影创作中更理性的一面。结构,重复等等。但这些电影也经常涉及激烈的情感,不完美的关系,在很多方面都是令人产生共鸣的主题,不管你喜欢与否。在洪常秀的所有作品中,有没有一个时刻让你印象深刻,是你个人最认同的,或者是最能引起你共鸣的?
作者:我认为洪常秀作品中最动人的时刻可能是《小说家的电影》的结尾——这位小说家第一次执导电影,是戏中戏。这说的是洪常秀与金敏喜的关系,简单而直接,带有真正的情感力量。
我也想到了他们在《这时对,那时错》中的第一次合作——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时刻,金敏喜饰演的角色了解到她刚刚遇到的男人的一些事情,镜头聚焦在她身上,当她默默地接受这些信息时,镜头又拉回来。
![]()
《这时对,那时错》
记者:你用了一个章节来描述他电影中的镜头。能够识别一个导演特有的特定镜头语言是非常不寻常的。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其他导演像洪常秀一样,如此强烈。它是如何成为他的招牌风格的?变焦给他带来了什么?
作者:洪常秀以非常实用的方式使用变焦。对他来说,这只是一种接近演员的方式,可以改变画面,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打断和改变一个场景的节奏,有时还可以获得笑声——所有这些都不需要中断动作或重新开始场景。
在《小说家的电影》之前的他的所有作品中,《剧场前》是他第一次使用变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最近的两部长片都没有使用变焦,看到他把这个标志性手法放在一边,至少目前是这样,这很有趣。
![]()
《剧场前》
记者:你认为他目前的「游击式」的电影制作模式是其他导演可以效仿的吗?
作者: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他那样工作。虽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更多人应该拍洪常秀这类的电影。我真的不认为这是必要的……但他的职业生涯质疑了电影制作的整个机制,因为他由此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电影人。如此多产,真的很罕见。他成功地排除了电影计划中所有的障碍和麻烦。
洪常秀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这真的很有启发性。就在几个月前,我们在纽约林肯中心为他的作品做了一个完整的回顾展,很多观众都是年轻的电影人。我记得我和一些人交谈过,他们说:「哦,我要试试这种工作方式。我为什么需要剧本?」我可能不建议你走这条路。我们应该谈谈剧本创作的必要性。我认为这很重要。有些电影确实需要剧本,有些人也确实需要剧本。
但如果你看看洪常秀现在的运作方式,他真的一无所有。他颠倒了整个过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拍摄:「我不知道。我什么都没有。我要在一个月内拍一部电影。」这是第一步。然后,他利用可用的资源:「在我留出的那个星期里,我可以去哪些地方?哪些演员是可用的?然后,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会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值得我去探索?这次我想用什么样的叙事形式?」我不会说人们需要复制他的模式,但这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
我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自由流动的方法可能会产生许多场景,孤立地看,并不完全符合标准。
![]()
《小说家的电影》
记者:所以它变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的,他拍那些电影可以花很少的预算。因此它们可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认为这又回到了他的作品并不好评价。这样就能消除别人反对他的理由。你觉得这矛盾吗?
作者:不,我觉得这很有道理。书中有一章讨论了「什么是小制作电影?」我认为,与此相关,你还可以补充一句:什么是不完美的电影?我们使用的这些衡量方法是什么?当然,我认为你是对的,洪常秀的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单独来看,可能会显得尴尬或僵硬。
我认为,这样的场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那个场景。它不一定是关于任何孤立的场景。而是它们所创造的结构,那时整部影片才真正开始生效。
他还说他对传统意义上的美不感兴趣,尽管我认为他的一些电影,尤其是早期的电影,有非常漂亮的段落,而且构图很美。我认为他有兴趣挑战这种浪漫的作者导演的电影制作的概念。在某些方面,我认为洪常秀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电影人。我觉得他真的相信自己的理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