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首次出台养老金融专属政策,其中提及粤港澳三地通力合作。
11月17日,广东省十大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涉及五方面共十五条举措,包括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深化粤港澳三地养老金融合作机制等。
这十大部门包括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 、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证监会深圳监管局。
《方案》明确,到2028年,广东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和业态逐步丰富,养老金融意识普遍形成,养老金融供给水平有效提升,全省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进。
广东省的养老金融政策布局强调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这是由其区位决定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和保险体系,通过和大湾区城市的互补协作,能够打造出对标国际的高水准康养服务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但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也在加深。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口老化加剧,尤其以香港及澳门的升幅最为显著,将对本地医疗和养老产生较大需求。其实,不少保险机构早已嗅到商机,出手布局大湾区康养市场。
全面发力养老金融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加快推动广东省养老金融和养老事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协同发展,广东发布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举措。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明确了参与的部门。
在推动养老金融供给持续丰富方面,《方案》提到,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探索建设广东省个人养老金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逐步与平台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这一政策实施由地方金融管理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东金融监管局、深圳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于保险方面,《方案》提到要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保险产品,积极发展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让更多失能失智老人享受照护服务。这部分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广东金融监管局、深圳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在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方案》提到,加快加力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助力广东银发经济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央地金融政策。
在夯实养老金融发展基础方面,《方案》提到,拓展养老金融试点和应用场景,深化粤港澳三地养老金融合作机制,培养高端养老金融人才。
事实上,广东省专门出台养老金融专属政策是落实国家层面对养老金融的布局。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由此确立了养老金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等。
同年5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今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强调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粤港澳齐发力
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养老金融方案也充分考虑了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对于粤港澳三地养老金融的合作,《方案》进一步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实现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鼓励省内金融机构为港澳长者提供跨境医疗保险、养老金领取、信托规划、养老理财、费用代结算等一体化服务,推动更多养老金融产品纳入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加力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资金互通、监管协同的合作范式,加快形成跨境养老金融创新示范。
广东省的养老金融专属政策将香港和澳门也纳入其中,不仅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香港老人选择在广东省内区域养老。
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今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北上在广东省定居,广州、佛山、中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成为他们首选的养老目的地。
安永报告指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养老模式探索与实践愈发重要。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香港的强制性强积金制度、社区照顾及支持服务等为长者提供了多方面保障;澳门的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及经济援助、敬老金等政策体现了对长者的关怀;大湾区内地九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等地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跨境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金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也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未来需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产品创新、税收政策、监管体系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安永表示。
保险扮演重要角色
保险在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险企除了积极布局“北上养老”市场,还推出一些特色的跨境保险产品,为大湾区养老金融市场注入新动能。
如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香港)充分发挥集团“保险+医康养”生态圈优势,推出“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为香港居民“北上养老”提供新选择。
太平人寿(香港)副总经理何德辉曾介绍,该方案重点解决香港居民在内地养老面临的三大痛点:首先是跨境医疗问题,通过与内地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其次是支付结算难题,实现保险金跨境支付;最后是养老品质保障,让香港长者以本地普惠性养老院舍的费用水平,享受大湾区高品质的康养服务。
今年7月24日,中再寿险(香港)发布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创新产品方案。依托国家政策指引和专业技术赋能,该产品方案突破跨境商保结算、特药智能理赔、医疗信息壁垒等关键节点,打造全周期的“港人北上”医疗保障方案,与香港本地产品形成错位互补,推动大湾区医疗保障互联互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战略合作将结合中银人寿领先的寿险产品、生态服务和养老金融优势,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在跨境医疗服务、优质医疗体系建设及健康管理的丰富经验,打造覆盖全科及专科的多层次综合康养保障方案。双方将积极推动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和医疗网络的扩展,实现粤港澳医疗资源的高效连接及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跨境医疗体验与养老生活质量。
今年9月底,中银人寿与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合宣布,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与养老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以应对区域人口高龄化带来的挑战,并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康养保障需求。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也通过直接投资、产业基金、专业子公司等方式深度参与广东省养老社区建设。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7家保险公司在广东省内落地养老院,8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项目21个,建筑面积达到249.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240亿元。
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养老金融生态系统,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大湾区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险企可以通过产品创新、生态构建、资金运用等入局大湾区养老金融的蓝海市场,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