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海那边风声紧,美国又卖武器,日本政客也掺和进来,这时候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说了句挺扎眼的话。她直截了当表示,只有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才能有生存空间,而不是老想着靠外部力量撑腰。
2025年11月14日,《日经亚洲》刊登的专访里,她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引发岛内外不少议论。话说回来,这不是她头一次这么表态,但选在日本媒体面前说,时机敏感,背景复杂,让人觉得她是想借这个平台传递点现实信号。
台海形势从2024年赖清德上台后就没消停过,美国国务院在11月5日批准了新一轮对台军售,价值20亿美元,包括导弹和雷达啥的,这是拜登政府第15次这类动作。
日本那边,高市早苗在11月10日国会发言,说如果台海有事,日本自卫队可能提供后勤支持。这些外部动作把气氛搅得更乱。郑丽文选择这个节点接受采访,显然不是随便聊聊。她在国民党内部本来就以直言著称,上任主席后,党务会议上就讨论过两岸交流的事,比如推动青年互访计划,但因为政治因素一直搁置。
![]()
采访中,她先从经济压力入手,提到2024年台湾电力短缺导致工厂停工,损失上百亿新台币,这跟两岸关系紧张脱不开干系。国民党主张恢复两岸经济框架协议,从2010年生效,但2016年后中断,她觉得这才是实际出路。
郑丽文对当前政策的看法很明确,她不赞成赖清德提出的防务预算计划。赖清德想把2026年防务预算拉到GDP的3%以上,到2030年升到5%,她觉得这步子迈得太大太急,不会真正稳住台海局面。数据摆在那,台湾军费从2020年的3600亿新台币涨到2025年的6000亿,占GDP从2%到2.5%,但士兵训练和装备维护问题一大堆。
![]()
2025年上半年军演中,装备故障伤了人,这不是闹着玩的。她还指出,岛内社会对延长兵役从四个月到一年的政策不满,2025年9月台北街头抗议,学生家长举标语要和平对话。这些事让她觉得,单纯堆钱买武器不是长久之计,反而挤压民生预算,教育医疗投资减少,民众生活负担重。2025年通胀率3.2%,高于亚洲平均,大家日子不好过。
她还谈到言论环境的不平衡。岛内允许主张“台独”的声音四处传播,但支持统一的观点往往被贴标签、边缘化。她举例,2025年上半年一个大学教授在课上讨论两岸统一,就被学生举报,学校调查。这双重标准在她看来是讽刺,压缩了公共讨论空间,让社会越来越撕裂。郑丽文认为,国民党应该推动开放辩论,而不是让单一声音主导。
![]()
采访中,她拿出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的文件,确认一个中国代表权,这是国际共识基础。忽略这个,台湾地区会更孤立。她对日本记者说,日本作为邻国,应该促和平,而不是发可能升级冲突的言论。高市早苗的表态没实际基础,却加重区域不安。
郑丽文的核心观点就是那个表态:只有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才能确保长远生存。她解释,这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认识,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外交文件里都承认。忽略它,台湾会陷入被动,无法应对挑战。她批评赖清德的言论虽没正式宣布独立,但隐含亲“独”历史观和意识形态,比如教育政策本土化,淡化两岸共同遗产。
她主张恢复国共论坛,从2005年起办过多届,2016年后中断,通过定期会议讨论经贸和人员往来,化解分歧。她相信两岸能和平解决所有问题,反问为什么岛内允许“台独”表达,却压制统一声音?这反映双重标准,媒体机构常标签化统一支持者,导致辩论不公。
![]()
她还提到美国军售问题,这些装备价格高,2025年一笔采购超支20%,台积电2025年向美国转移产能,投资120亿美元,是因为担心冲突,工人流失率8%。这影响岛内就业,失业率4.1%,青年12%。郑丽文呼吁开放讨论两岸路径,而不是局限于对抗。
民进党“抗中保台”策略消耗资源,2024到2025财政赤字GDP5.1%。她建议恢复直航和旅游,2023年互访数百万,现在不足十万。历史事例如1992共识,需要重新确认作为对话起点。军备竞赛加剧能源需求,台湾天然气进口98%。接受这个原则不是退让,而是现实判断,能带来稳定发展。
国民党内部对她的观点有共识,2025年11月党代表大会通过支持两岸对话决议。她对日本记者回应,日本应避免军事介入言论,以免紧张。高市早苗表态制造不安。台湾安全靠自身选择,非外部承诺。美国军售附带条件,技术转移限,F-16维修延误因依赖美国。国民党推动两岸智库合作,研究安全议题。
![]()
岛内青年焦虑,2025民调60%担心冲突。她建议教育加两岸历史,促进理解。民进党媒体管控限大陆内容,信息单一。只有面对现实,台湾避免被利用。2025中美贸易摩擦,台湾对大陆出口关税增,成长率2.3%。接受原则能恢复经济活力。国民党致力于和平,不赞激进策略。
访谈报道后,11月15日多家媒体跟进,新加坡《联合早报》率先报道,台湾《中国时报》头版。国民党内部有人附和,马英九同日表示类似立场,强调两岸找出路。洪秀柱批评高市早苗涉台言论。
民进党批郑丽文忽略自主性。媒体分析可能影响国民党2026地方选举策略。社交平台讨论热,部分赞恢复对话,部分质疑“一中”定义。事件后台海议题继续关注,没重大政策变。
![]()
恢复交流是出路,通过论坛谈经贸文化。两岸分歧大,但和平方式可行。国际共识摆在那,联合国决议影响深远。忽略它,台湾更难。郑丽文不回避统一议题,认为这是可谈未来。民进党路线消耗能量,财政压力大,民众心理负担重。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得主动选择。
郑丽文借日本媒体说,意在国际传递信号。只有面对事实,台湾才能往前走。军备不是万能,对话才是关键。国民党推动交流,民进党路线风险高。事件后讨论多,未见大变,但种子种下。未来看国民党怎么发挥,郑丽文继续推动。台海和平靠两岸努力,外部别添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