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随着AI泡沫论的声音愈发响亮,美股的强劲势头已经摇摇晃晃。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随着投资者再度抛售科技股,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指下跌1.18%,标普500指数跌0.92%,纳指跌0.84%。
需要注意的是,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已经一道跌破了50日均线,为过去139个交易日首次收于50日移动平均线下方。美股“七巨头”本月迄今已下跌了近4.5%,仅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逆势上扬。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9日盘后(北京时间11月20日早间),英伟达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作为AI领域的龙头股,英伟达的财报不仅仅体现自身的增长潜力,也被市场广泛视为AI行业乃至美股的重要风向标。
过去英伟达的财报往往超出市场预期,但需要警惕的是,高估值下避险模式主导华尔街,投资者正在等待一份“完美”的财报,但稍有差池市场可能就会坠入下跌深渊。
在一系列利空因素拖累下,近期美股显著走弱。
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美股的走弱,特别是科技股的大幅回调,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AI概念股过高的估值担忧,以及宏观层面流动性收紧和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共同导致的。近期美联储多位官员连续发表鹰派言论,使市场对12月降息的信心动摇。截至11月18日,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数据显示,12月降息概率已降至48.6%。
在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看来,此前美国政府停摆、关税风险以及美国流动性风险共同导致近期美股走弱,投资者拥挤的仓位和高估值增加了美股波动幅度。过度乐观的市场定位和近期的风险形成了背离,从而造成美股走弱。
近期美股流动性担忧成为一大关注焦点。尽管在之前的议息会议当中,鲍威尔已经宣布结束缩表,但王昕杰发现,资金面压力没有缓解。周一美联储常备回购机制(SRF)的使用量继上周五之后又再次创下高位。另外,担保隔夜利率超过美联储设立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达到4.2%。此前美国政府停摆,财政部无法正常释放流动性,过去三个月的现金余额从3000亿美元增至1万亿美元,形成了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
随着美国政府停摆结束,王昕杰预计,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另外,之前美国两家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仍是个别事件,形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仍然不大。如果未来风险事件造成系统性风险,“美联储看跌期权”仍然奏效,不排除美联储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甚至重启QE来缓解市场上的压力。
吴起涤也对记者分析称,近期的流动性担忧源于特殊的财政技术性因素,政府停摆期间美国财政部大幅提升了其在美联储的现金账户(TGA)余额,这相当于直接从金融体系内抽走了大量流动性,这是最直接的导火索。
短期内,12月美联储结束缩表前流动性的收紧会造成一定扰动,尤其现在美股处于高位下,对利空情绪较为敏感。但一旦政府恢复正常支出后,吴起涤认为,TGA的回落自然会释放流动性;另一方面,若美联储介入,如通过购买国债或启动定期公开市场操作来主动补充银行储备金,也足以解决问题,无需过度担忧。
在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之际,亿万富翁Peter Thiel旗下对冲基金三季度清空了全部53.7万股英伟达持仓,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则在同期大砍65%的英伟达仓位,软银也披露已出售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
吴起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部分机构投资者减持或清仓英伟达及其他大型科技股,巴克莱下调甲骨文债务评级,质疑AI资本开支可持续性。这是由于AI权重股估值高、机构持仓集中,导致机构主动抛售。同时,AI产业增长也正受算力、配套设备与能源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不过,机构减持英伟达可能更多是短期的战术调整和风险控制,并不等同于看空整个AI赛道,市场对AI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未被颠覆。
在王昕杰看来,AI牛市遭遇一定程度怀疑,叠加投资过度拥挤,造成高贝塔标的回撤。接下来可以关注几大方面,首先是AI支出的持续性、未来收益情况以及对整体产业链的影响。第二是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以及2026年是否持续保持鸽派预期。第三,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温和下滑,市场对于经济预期的韧性也有所动摇。
在近期一系列机构投资者减持英伟达之际,“AI卖铲人”的重磅财报即将来袭。吴起涤表示,若英伟达财报强劲,叠加美国政府停摆结束,流动性释放或推动风险资产反弹;反之可能加深回调。
王昕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英伟达本次盈利将保持强劲,但是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了英伟达超预期的业绩报告。因此,相对于本次业绩,对于未来的指引可能更重要。如果本次业绩超预期,但是业绩指引相对保守甚至悲观,可能会拖累美股整体表现,特别是AI相关板块。但如果业绩指引预期仍然强劲,在AI和美联储降息共同作用之下,美股仍将迎来利好。
英伟达之外的其他企业业绩也需要密切关注。Baird投资策略师Ross Mayfield表示,一方面,英伟达需要证实需求仍然强劲,没有出现放缓迹象。但除非他们更进一步说明,否则另一个问题会更悬而未决:“我们知道计算需求很强,但购买这些芯片的企业,其投资回报率到底如何?”
在AI热潮下,科技巨头掀起AI融资浪潮。为了支撑美国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近期从市场上大额融资。
本月早些时候,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国和欧洲发行250亿美元债券。Meta上个月发行了300亿美元的公司债,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笔。甲骨文公司则在9月通过高等级票据筹集了180亿美元。
本周一,亚马逊发行150亿美元债券,较最初预估高出30亿美元,但最终股价收跌。这进一步印证华尔街正更深入地审视并担忧AI融资交易,投资者们忧心忡忡:这些巨头是否在基础设施上已经过度支出了?
王昕杰对记者分析称,投资者对AI巨头支出的持续性和盈利预期有所怀疑,特别是信贷融资增加而投资回报率并不确定。股价走势表明市场正在奖励增长加速的公司,例如那些受到人工智能需求推动的云服务公司,而市场并不看好资本支出加速增长但订单和业务渠道不清晰的公司。
双线资本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杰弗里·冈拉克警告称,目前众多资产价格已极度高估,建议投资者将投资组合中约20%配置为现金,以防范重大市场回调风险。当前美国股市呈现出危险的投机特征,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不健康的市场之一。
短期内的高估值和交易拥挤确实会带来一定的波动和风险,AI热潮能否继续推动美股长期走高?吴起涤认为,这取决于技术商业化的实际进展及宏观环境的配合,关键看业绩能否兑现。如果AI能持续推动企业盈利,美股就有坚实的上涨基础。
在王昕杰看来,目前美国科技行业的基本面依然乐观,美联储降息也有助于缓解估值忧虑。随着人工智能投资扩大和需求增加,科技行业2025年和2026年的盈利增长可期,预计2025年和2026年盈利分别增长23.5%和22.8%,这将在未来6-12个月支撑市场。
当前纳斯达克指数动态市盈率30倍,较互联网泡沫时期的60倍仍有较大距离。当前市场对AI产业链企业的盈利预期较高,且当前美股的市场集中度极高,科技巨头盈利能力强。但吴起涤提醒,一旦公司的业绩或指引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广泛的回调。
关于AI是否已推动美股达到泡沫,市场争议不断。悲观者认为估值高位,倾向于短期落袋为安;乐观方如AMD与英伟达管理层均强调AI数据中心需求真实且高速增长,这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许多未盈利的公司领涨的情况有本质区别,这被一些投资者视为本轮AI热潮更健康的基础。
展望未来,吴起涤告诉记者,中长期来看,AI的商业落地速度是关键。如果企业盈利得到验证(如数据中心收入增长),美股或重回上行;如果通胀反弹或经济衰退,高估值板块将承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