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原本陷入僵局的执行案件,因一对六旬父母的深明大义,画上了圆满而温暖的句号。
被执行人胡某因生意失败,无力偿还二十余万元债务。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停滞,正当法院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时,胡某年迈的父母毅然拿出积蓄,自愿替儿子全额履行了还款义务。这份“子债父偿”的担当,不仅解开了案件的“法结”,更叩响了人心的“信结”。
“从法律上讲,父母确实没有替子女还债的义务,”承办法官在接待两位老人时,既阐明法理,也体恤人情,“但二位的选择,体现的是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法律尊重每一位当事人的权利,也同样珍视这种超越法定义务的诚信精神。”
“不能让儿子失了信。”面对法官,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微微颤抖,话语却斩钉截铁,“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欠债还钱,是天理。”
“钱还了,心就安了。”交付的那一刻,他们眼神清澈而坚定,反复念叨的这句话,朴素却重若千钧。
“这起案件让我们看到,执行工作不仅是实现债权的过程,更是一次普法和弘扬诚信的过程。”承办法官感慨道,“我们既要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引导社会成员珍视信用。两位老人的行为,正是‘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这一社会风尚最生动的体现。”
此案的执结,是法治与社会诚信良性互动的生动诠释。它向社会传递出明确而温暖的信号:法治社会,既有执行的强制力,也有情感的感召力与法官的释法说理,而诚信,永远是其中最坚韧的纽带。
来源:勉县人民法院 编 辑: 燕子 审核: 临风
汉中市新媒体协会成员单位 联系微信:wubocn
法律顾问:陕西众致(汉中)律师事务所 周乐律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