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普罗旺斯的邮递员如何治愈梵高的孤独》的文章,作者是布鲁诺·沃特菲尔德。全文摘编如下:
留着浓密棕色胡须,身着蓝色邮递员制服,头戴帽子的约瑟夫·鲁兰或许很难成为某个艺术家的灵感之源。然而,文森特·梵高却将这位酒友比作苏格拉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还称他高唱《马赛曲》时的嗓音可以召唤出“法兰西革命号角那遥远的回声”。
当梵高辞别巴黎“美好时代”(从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网注)的繁华,去法国南部寻找明亮浓烈的色彩后,这名普罗旺斯的邮递员及其家人为饱受内心折磨的天才梵高提供了一方避世天地。
1888年,这位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荷兰艺术家来到阿尔勒,在他那座著名的“黄房子”里作画,即将创作出当代那些最受赞誉的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包括《向日葵》系列。但那时的他孤独寂寞,也不满意自己的艺术创作。
幸运的是,他与鲁兰及其家人成为朋友。他们激发梵高创作出一些最为杰出的肖像画。
两人在阿尔勒的火车站咖啡馆相识,很快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鲁兰是一名邮递员,负责在阿尔勒火车站收发邮件。他当时47岁,比梵高年长12岁,但咖啡馆老板形容他俩“情同手足”。
鲁兰及其妻子奥古斯蒂娜,还有他们17岁的儿子阿尔芒和11岁的儿子卡米耶,以及襁褓中的女儿玛塞勒,都曾当过梵高的模特。当时,梵高一心想要摆脱外界认为他只是一个风景画家的看法,渴望成为他敬仰的荷兰大师们那样的肖像画家,而鲁兰一家给了他灵感。
梵高博物馆馆长宁克·巴克说:“他和鲁兰意气相投。鲁兰凭借轮廓分明的脸庞、卷曲的胡须和缀有闪亮金色纽扣的蓝色制服,成为一个理想的模特。鲁兰确实是梵高在阿尔勒最好的朋友。”
梵高对自己的肖像画创作抱有很大期待。梵高极为崇拜17世纪荷兰画家弗兰斯·哈尔斯和伦勃朗·范赖恩,这两位画家笔下描绘的对象展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梵高希望自己的肖像画能捕捉到他所处的时代,证明自己是一名先锋艺术家。
1888年11月,梵高用了大约一周时间为鲁兰一家人作画,而后写信给弟弟特奥,告诉他:“现在的我才思泉涌。”
“作为肖像画家的梵高技艺精湛。这确实是他的追求。在这组画作中,能看到他得偿所愿,渐入佳境。”巴克说,“仅仅三周后,他就开始创作《向日葵》系列,还画了门前公园的诸多景致。这段时间的创作非常密集,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但梵高的幸福时光并未持续太久。1888年底,他与前来阿尔勒与他相聚的画家朋友高更发生争吵,割下自己的耳垂,随后住进精神病院。
忠诚的邮递员鲁兰帮助他慢慢恢复。巴克说:“鲁兰尽可能去探望梵高,起初甚至每天都去,还定期给特奥写信,告知他梵高的情况。这些信件在字里行间见证了他们深厚的友谊。”
1889年春天,在梵高自杀前15个月左右,他写信给弟弟,描述了这份美好的友谊:“虽说鲁兰的年纪还不到像父亲般照顾我,但他对我怀有一种深沉与温柔,就像老兵对待新兵那样。”(编译/涂颀)
![]()
梵高的画作《约瑟夫·鲁兰肖像》(美联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