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人赚了钱,尤其湖北人赚了钱回来都不敢说,说了以后人家就可能把你后路给断了。为什么在湖北很少看到一些家族传承很好的家族企业?你看那些家族企业,多是福建、潮汕、广东的,这和文化有关。
我当时专门做了一个对话,叫“浙商与鄂商的对话”,浙商与粤商的对话明显有差别。因为武汉或者说湖北是码头文化,以武汉为核心,码头文化的流通性很强,码头上人来人往、天南地北,什么人都有,什么行业都有,对不对?它以贸易为核心,贸易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是一种“江湖”文化,骨子里还真是这样,搞贸易的,很难形成积累。
另外,湖北人的个性,常被说“九头鸟”,以个人能力为核心。你看湖北很多企业都是老板很强;福建的老板就没那么张扬,很多福建企业,你都不知道老板是谁,这和他们的文化有关,他们低调内敛,而且宗族观念很强。
在中原一带,湖北、湖南这边,谁家做得好,家族里出了一个厉害的人,他的同辈或晚辈去上坟的时候,表面上会说“你真厉害,我们都尊重你”,表面上会说“我们都是一个爷爷的后代,同属一个祖坟”,但心里可能会想“凭什么他能当这么大的官、做这么大的生意”,你说这样怎么能把事业做大?古人说,他们以自己的聪明和展现自己的能力为核心。
而福建、广东的商人,同样是亿万富豪,福建人、广东人、潮汕人就很低调。你看潮汕的那些老板,有时候出来,你看他的职业经理人,气场都比他强,但人家的身价很高。
另外,你看福建有“游神”,过年的时候有游神活动;潮汕有英歌舞,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说,觉得他们好像保留了最纯正的汉人的文化和习俗。
其实,他们是从中原迁徙到福建、潮州一带的,传统的文化在福建人、潮汕人那里可能得到了更深刻、更完整的传承,可以这么理解,文化会导致一个群体特质的变化。
我来深圳待了很久,因为我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吃吃喝喝,很享受这种过程,阶段性地要么我请别人,要么别人请我,觉得在这其中能交流信息,过得也愉快。但到了深圳,有时候大家见面顶多喝个茶,到了饭点,你要走也没人留你,或者会说“老姐,对不起啊,我们今天吃个盒饭,看你也挺忙的”,我就懂了,其实这样也挺好。
现在搞来搞去,我在深圳也很少请人吃饭,发现也不影响工作,这就是一种氛围,会影响一群人。
这就是为什么在湖北很难看到百年老企业或者大的家族传承,而福建、潮汕、广东有,真的和文化有关。另外,潮汕人、福建人真的以宗亲为纽带,他们会相互帮忙,对不对?中原一带的宗族,更多的是攀比,这个特别有意思。福建人出去赚了钱,回来会拉老乡一起赚钱;湖北、湖南人赚了钱,尤其湖北人赚了钱回来都不敢说,说了以后人家可能把你后路给断了,真的,我原来研究过。
武汉在30年前有“汉派服饰”,因为武汉是大城市,文化有影响力,轻工业也很好,就有了汉派服饰,每个品牌都有十亿、八亿的规模,那个年代应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汉派服饰很牛逼,比当时的很多服饰品牌都厉害。
但是,他们都做品牌,相互竞争,挖对方的代理商,最后全搞死了。而浙江的商人就很厉害,你做服装,我就做面料,还有人做纽扣、做拉链,形成了产业链协同,把生意做大了,大家相安无事。而湖北人,看到什么赚钱就都去做品牌,还互相挖代理商,所以汉派服饰就没了,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所以我当年在武大做了“浙商与鄂商的对话”,坦诚来说,我觉得还是浙商、闽商、潮汕商帮最值得我们学习。我也是从湖北日报下海的,我是湖南人,但我的职业生涯初期是从武汉、从湖北开始的,我对很多企业家都很熟悉,对这种文化有理解,它有优秀的方面,比如吃苦耐劳、勤奋,但不够灵活,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我指的是湖北,每个地方都一样,福建商人也有他们的局限性,比如福建商人只要有钱赚,什么都敢做,对不对?
这不就出现了像某集团那样,资产几千亿的规模,但负面影响也不小,数量不够大,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