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11月18日,是彭士禄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纪念彭士禄同志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协、中核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纪念彭士禄院士诞辰百年”主题展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展。彭士禄院士以“一生只做两件事: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的执着,在核海之上拓荒前行,以“愿将此身长报国”的赤诚,为国家铸起坚实盾牌。
技术之梦·潜于深山
从“深山里”带出一支科研团队
![]()
1965年,彼时我国的核动力技术发展一片空白,没有计算机,彭士禄就用计算尺一遍遍核算核心数据;缺乏参考资料,彭士禄就从有限的外文书籍中梳理线索,彭士禄通过技术辅导、外语培训等方式,仅用两年就将团队成员带入核动力学科前沿!
核潜艇研制过程中,技术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需要他拿主意,这种敢于拍板的作风,让彭士禄赢得了“彭拍板”的外号,他也坦言很喜欢这个绰号,将其视为一种褒奖。
科学归源严谨至上,彭士禄的每一次拍板也并非盲目冲动。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拿数据来和我讲话”。这种严谨的态度,是彭士禄敢于拍板的真正底气!
![]()
彭士禄伏案计算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力担风险·潜心功成
一次弥足重要的提速“拍板”
![]()
在彭士禄生平大大小小的拍板事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次拍板莫过于在订制核反应堆设备时的决定。按照常规流程,应该先订制一套陆上设备,经试验完善后再订制水下设备。
但彭士禄认为核潜艇原理已经很清楚,陆上试验后设备只会小修小改,不可能推倒重来。于是他大胆决定:同时订制两套设备!这是一个要承担巨大风险的决定,但就是这一决定,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时间提前了两三年。
![]()
彭士禄介绍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航行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国之重器·潜龙入海
六年磨一刃,向时代“劈波斩浪”
![]()
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试验迎来最关键的时刻。在彭士禄的指挥下,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四个月过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1970年12月26日顺利下水并于1971年9月成功试航!中国人仅用了6年时间,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核潜艇,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有人称他为“核潜艇之父”, 但彭士禄严词拒绝道:“我只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彭士禄的生命轨迹,是一部镌刻在时代丰碑上的报国长歌。从核潜艇的澎湃动力到核电站的稳定运行,它推动中国核能事业实现战略跨越,将核能之光注入国家发展的血脉。
![]()
纪念彭士禄院士诞辰百年主题展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科学家说:
彭士禄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这一生彭士禄的心里始终揣着这“两笔账”,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坚持用照亮核能事业的精神火炬,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强国征程上奋勇前行。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投稿咨询:
010-874135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