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十四五’以来,松江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758家,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全市第二。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33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69家。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二,认定外资研发中心83家,数量占全市1/10,AEO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
11月18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松江区亮出发展成绩单。“十四五”以来,松江区锚定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四个区”功能定位,以G60科创走廊重大战略平台牵引新质生产力先行发展,现代化新松江建设再上新台阶。
![]()
“2+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集聚
松江泗泾的上海6G信通智谷未来产业园,正在建设的6G概念验证与测试服务平台,将打通从“核心器件-模组终端-系统设备-应用场景”的工程化验证与中试熟化通道,为企业提供从“0到1”再到“N”的全周期支持;在松江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卡尔斯托内窥镜公司的内窥镜影像核心组件正式量产,预计覆盖中国50%以上市场需求;在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一处“黑灯车间”里,由 2 台车铣复 合加工中心、3 台卧式五轴加工中心、1台桁架机器人、1 台地轨机器人组成的舱体数字化加工生产线,工程师们退居“幕后”,让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和赋能……
这些场景背后,是松江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智算服务、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能源电力装备、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文旅影视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
![]()
松江区经委主任李磊表示,松江围绕卫星互联网、新能源设施、仪器仪表、6G等市区协同赛道,积极规划、有序推进建设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聚区,以产业生态思维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比如,松江力争到2030年,建成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创新和制造服务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时期松江服务业规模实现翻番增长,预计将突破千亿元。通过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松江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已创建3个市级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此外,松江先进算力资源富集,腾讯、仪电等高等级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约占全市算力规模的50%,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
重大战略平台牵引新质生产力先行发展
在松江大学城极客谷,创客正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同探讨新技术在新场景中的应用;在G60科创云廊,九城市创新协同下,一个个“院士工作站”让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零时差”转化。
“十四五”期间,G60科创走廊走深走实,成立G60 ESG发展联盟、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等平台,G60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累计突破500亿元,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新型航空发动机等重大自主科创成果,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不断提高。
![]()
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建设加力加速,成为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引擎。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市级层面已成立了松江大学城优化提升工作机制,统筹市级科创、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松江正深化市区协同,聚焦“从1到10”创新转化,做深做实校企双向发榜机制,常态化举办科创训练营,首批将推出19个功能性平台、超百万方科创载体、2万余套人才公寓,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三大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师生创新创业高地。
在重大战略平台牵引下,松江创新资源要素汇集汇聚。“十四五”期间,松江市场经济活跃,企业的基本盘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6.39%,其中89.5%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
松江还发挥政府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成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400亿元,培育15家企业成功上市。培养区领军人才97人、拔尖人才306人、青年创新创业英才384人,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113家、院士专家551名。
![]()
现代化新城初显样板效应
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松江新城人口集聚展现新活力。2024年,松江新城实有人口达84.61万人,位居五个新城之首;新城人口占全区比重达41%,亦为五个新城最高。在五个新城中,松江新城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学历人才数量和比重均列首位。累计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万多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1020人。
松江区新城办主任潘宏凯表示,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松江推出大学生成长激励、人才安居保障、薪酬扶持等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累计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万余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超千人,“产、城、人”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强磁场正在加速形成。
![]()
“十四五”以来,松江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全区民生财政投入增长了22%,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举措落地推进,成为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的温暖底色。
新城发力,交通先行。“十四五”期间,松江城市交通功能实现新跃升:9台23线松江枢纽与沪苏湖高铁同步通车运营,1-2小时内可通达80%的长三角城市,松江成为面向长三角的重要节点;沪昆铁路老线综合利用工作有序推进,人民路、谷阳路地下贯通工程预计年内启动。沪松公路快速化北段年底开工;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加快建设,力争2027年建成通车。
在群众关切的教育和医疗领域,松江“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学校51个,引入上外云间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上师大附中松江分校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岳阳医院松江院区开工建设,养志康复医院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康复医院,松江区中心医院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5.55岁。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升,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达99.64%。
原标题:《“十四五”松江:产业“引擎”轰鸣,交通“枢纽”成型,新城建设加速》
栏目主编:黄勇娣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李成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