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型。从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到2017年宝兰、西成高铁相继投运。如今,陕西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1000公里,在建高铁里程也超1000公里(含联络线),在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十五五”即将到来,一条连接省会西安的“交通大动脉”已完成为期两个月的联调联试。目前,随着55302次试验动车组沿着新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驶向延安站,这标志着西延高铁正式从联调联试阶段全面转入运行试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届时,陕北老区将一步迈入“高铁时代”。
![]()
高铁试运行,又称“运行试验”或“模拟载客试运行”,是新建高速铁路在联调联试结束后、正式开通运营前必须经历的最后一个核心环节。它不再以检测轨道、信号等基础设施为主,而是把整条线路当作“准运营”状态来运转:列车按基本运行图全天候往返,调度、客运、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客服、维保等全系统、全岗位、全流程同步上岗,模拟真实客货运输场景,对运输组织的适应性、设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实战”级考核。试运行的列车通常采用与正式运营同型号的动车组,沿途车站模拟售票、安检、广播、上下客、保洁、商业等客运服务,但不对外售票、不载客,仅由铁路职工或志愿者扮演旅客,以检验流线设计与服务细节是否存在漏洞,确保达到正式运营的安全与服务标准。
![]()
西延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北竖”。线路自西安东站引出,途经高陵、富平南、铜川、铜川北、宜君、黄陵西、洛川、富县北、甘泉北,终至延安站,全长299.8公里,新建桥梁67座、隧道47座,桥隧比高达91%,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11座车站,其中9座为新建站。项目沿线沟壑纵横、湿陷性黄土深厚,建设者先后攻克洛川隧道软塑黄土沉降、30‰长大坡道铺轨等世界性难题,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为我国复杂地质高铁建设提供了“陕西方案”。
2025年9月11日,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西延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在随后一个多月里,检测车逐级提速至385公里/小时,完成20个速度等级、近百趟次测试,轨道几何状态、接触网电压、信号系统响应误差均控制在毫米级、毫秒级。10月12日起,信号系统启动为期30天的“神经中枢”核验,对列车跨线转换、临时限速等20余项核心功能进行动态验证。10月14日,CR400BF-Z重联动车组首次上线,跑出350公里/小时商业运营速度,轨道、车辆、接触网、信号四大系统全部达到设计标准,为试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
按照国铁集团部署,西延高铁计划于2025年11月进入空载试运行,12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开通后,西安至延安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铜川、洛川、甘泉等县市结束不通高铁历史,2小时圈可直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同发展再添强劲引擎。未来,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依托高铁枢纽进一步放大辐射效应,带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同发展,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更强的“陕西速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