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围观群众
2015年1月,深圳。
时任总理李克强来到前海,在一台电脑前敲下回车键,一名卡车司机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
这是微众银行的第一笔贷款业务。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民营银行,诞生于互联网豪门,“掏空了平安甚至半个深圳金融界”的微众银行,被视为普惠金融创新的最前沿。
十年之后,微众银行不负众望,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元,稳坐中国民营银行一哥的宝座。
但光芒之下,是浓重的阴影。
营收和净利润自2014年成立以来,首度出现“双降”;
继2024年被罚1387万元,成为民营银行罚单之最后,微众银行的合规问题仍未改善;
净息差显著走低,下沉市场风险日渐暴露,流量红利消退后,微众银行急需下一个增长点。
11月14日,黄黎明任职资格获批,这意味着微众银行正式迎来了第三任行长。
这位从微众银行筹备时干起的“老将”,在苦等11年后,也终于坐上了行长之位。
只是这个位子并不好坐。微众银行平静的表面下,是十年狂奔里产生的各种风险,随时都会爆发。
![]()
虽是元老,黄黎明的行长之路,颇有些坎坷。
2014年7月,微众银行获批筹建之际,黄黎明是筹备组组长。
按照惯例,筹备组组长通常会在银行成立后担任一把手。但5个月后,微众银行开业时,行长却是“空降兵”曹彤,董事长是曾任中国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顾敏。
曹彤身上有诸多光环,22岁以央行北京分行作为职业起点,后跳槽招行,从基层员工干起,官至总行党委书记,还亲自创设了“金葵花”贵宾体系,算得上是“零售之王”的奠基人之一,亦被认为是金融科技的领军人物。
2013年,曹彤出任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是最年轻的中管干部。一年后正式告别体制内,加入微众银行。这一决定在当年堪称重磅炸弹。
结果不到一年,曹彤便因个人原因去职创业,直到2022年才回归银行业,加入另一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
但微众银行空出来的行长位子还是不属于黄黎明。2015年9月,监事长李南青上任。
李南青是1956年生人,彼时有分析称其或将于2016年退休,但颇令人意外的是,李南青在行长之位上一坐就是十年,直到69岁才卸任,成为“最老”银行行长。
超期服役的原因,或是因为草创不久的微众银行,既需要零售经验丰富的舵手,又需要银行圈子的人脉,而曾在招行和平安供职,当过深圳市国内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的李南青,无疑是合适人选。
相较之下,黄黎明于2001年加入中国平安,供职于产险电销、网销相关的业务部门。此后,黄黎明还曾在陆金所担任副总经理。
陆金所由平安集团创新官,美国人计葵生所创,他将平安原先在线下售卖的金融产品放到线上,主打一个开放式金融服务,是国内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P2P公司之一。
2016年,国家监管政策逐渐收紧,彼时冲刺IPO的陆金所遂开始转型。按照计葵生的说法,陆金所已经由一家P2P公司转向综合财务管理平台。
不难发现,相较于前两任,黄黎明的背景更偏向保险和P2P,而非零售银行和金融科技。这或许是他在行长之位的“替补席”上苦等十余年的原因。
但终于“修成正果”之后,接手的微众银行,是不是个“烫手山芋”?
![]()
微众银行最初的定位,是“补充者”,瞄准的客群是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部分。
他们主要分布在下沉市场,以蓝领、服务业人员、特殊客群为主,黄黎明曾将之总结为三个“70%”:
35岁以下年轻人占70%;
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0%;
非白领用户约占70%。
客群下沉的同时,微众银行还力求短平快,其标志性的个贷产品“微粒贷”,无担保无抵押,可贷额度在500元至30万之间,授信额度平均审批时间低至2.4秒,最快到账时间1分钟,整个过程100%在线上完成。
诞生之初,依托快速便捷的线上服务(可以直接通过微信申请),微粒贷迅速发展,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小额贷款产品之一。
不否认这部分客群存在广阔的金融需求,但以这部分客群作为主要客户,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三个问题:
其一,企业很容易受到周期影响。
微众银行前期迅猛增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说到底,是依托微信这个国民级的流量入口,以极低的获客成本获得了相当广阔的客群,再加上股东的资本金注入,这才得以轻装上阵,一路狂奔。
流量红利和经济环境这两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
而一旦经济转冷,居民部门,尤其是下沉市场居民部门的风险韧性要远低于企业部门,对绝大多数时候以个贷产品为主的微众银行来说,受到的冲击自然更加剧烈。
其二,对单一产品的严重依赖,会导致业绩增速不可避免地放缓。
表面上看,微众银行在2024年尚可实现0.8%的净利增速,但事实上,2024年拨备覆盖率同比减少了14.11%。
![]()
众所周知,拨备覆盖率被认为是银行利润的蓄水池,银行可以调低覆盖率提高利润,而从2021年开始,微众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呈现下行态势。
除此之外,2024年,微众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样出现降低,这在近五年也是首次。同样为净利润增长做出了贡献。
![]()
但也暴露出了第三个问题——微众银行的资产质量,支持调低信用减值吗?
仅从不良率来看,基本面并不算差:2022年至2024年,微众银行不良率实现三连降。
![]()
但这似乎是大手笔核销的结果,2022年至2024年三年,微众银行核销及转出贷款分别为90.79亿元、149.21亿元和176.15亿元。
![]()
更何况不良爆发本就有滞后性。事实上当增速放缓,资产扩张减慢之后,今年上半年不良率陡增至1.57%。
上述三个问题反映的,是微众银行走进了一个两难困境。
一边是更高的资金成本,微粒贷年利率7.2%起,而几乎所有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消费贷利率都已降至3%左右。
价格上不具优势,微众只能从准入门槛上错位竞争,做传统大行们“不做的生意”。
此前,微众银行将增长摆在了优先的位置,而从去年至今,在资产质量的压力之下,微众银行不得不做出取舍。
由于我们无法获得微众银行的内部资产转移定价(ftp),因此很难计算出其准确的净息差,仅可根据已有数据,估算出净息差的变化趋势。
![]()
注:此处采取的净息差计算方式为: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生息资产及计息负债平均余额的计算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文末注释。
从近四年来看,直到2023年,微众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呈现走高态势,净息差同样稳步增长,反映出其在展业上采取的是激进扩张的风格,主动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搏杀,换取高速增长。
到了2024年,不管是生息资产收益率还是净息差,都迎来了下行拐点,反映出的似乎是在资产质量恶化的背景下,微众选择采取收缩战略。
相应的,2024年,微粒贷余额近五年首度出现缩水。2166.84亿元的规模,同比减少近5%,首度被企业贷款规模超越。
增长能够掩盖诸多问题,而一旦增长放缓,这些问题就会变得尤其明显。
比如客户满意度不高。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微粒贷”,56000余条结果里,大多都与未经协商划扣、利息过高、暴力催收有关。
![]()
比如内控上的疏漏。2024年9月,微众银行曾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5项违法行为,被处以1387万元罚款,创下民营银行史上最大罚单纪录。
而就在近日,微众银行又因授信风险管理、手续费管理违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等问题被罚105万元,金额虽不大,但仍能反映其在内控合规上的漏洞。
微众银行提升内控的方式也颇耐人寻味。今年上半年,李南青以69岁高龄出任首席合规官。
合规管理不是闲职,本身需要一定的工作强度和严肃性,微众银行此举,可能是希望这位资深老将能镇住场子,老当益壮,继续发光发热吧!
![]()
对刚刚上任的黄黎明而言,更需考虑的问题,是从哪里寻求增长?
依托微信的雄厚用户基础,微粒贷能够实现早期的飞速发展,但用户金矿并非无穷无尽,总有挖完的一天。
到时又该转向何方?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微业贷”这一聚焦企业的贷款占比已经超过40%。
加码对公算得上是走对了。经济学家黄奇帆在其著作《分析与思考》中曾如此描述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大格局、大空间在于......以网络数字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通信能力为基础)与产业链金融相结合,形成基于数据平台的产业链金融。”
对微众银行而言,在依靠零售完成早期的迅速积累之后,依托对公业务锻造自己更优质的资产基本盘,是必经之路,也理应是微业贷的发展方向。
另一条路,是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之上,推动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的渗透。
在经济环境转冷、贷款价格优势不再的背景下,转向轻量化增长,同样是大势所趋。
2024年末,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实现22.32%的正增长,这说明微众银行在客户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还远远不够。
在微众银行2024年财报中,时任行长李南青称微众是“4.2亿个人客户的‘生活好帮手’”。同年,微众银行零售存款总额为4879.54亿元。
也就是说,零售人均存款仅为1161.8元。
微众银行似乎仍未脱离“零钱包”的定位,这种定位本身就意味着规模上的天花板。
而仍被当做“零钱包”的主要原因,就是给不了客户沉淀更多存款的理由。
必须承认,不管是定期、通知还是大额存单,微众银行都能提供略高于大多数银行的利率水平。
但作为一家民营的数字银行,其身份决定了,要成为个人客户业务的主办行,需要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方案。
比如财富管理。
2024年末,微众银行管理资产余额为3.24万亿,较上年末增长26%,主要是代销业务推动。
这是财富管理业务进步的体现,但若仅依靠代销拉动增长,似乎不可持续。
一方面,代销的门槛并不高。流量红利退潮之后,微众银行在这方面相较其他银行,并无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代销并不能增强零售客群的粘性。财富管理的核心,始终是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在这方面,阿里系收购天弘基金,锻造自身对财富管理的产品打磨能力,无疑是更合理、更具前瞻性的举措。
诚然,微众银行还做了其他诸多尝试,比如推出老年财富管理产品、针对个人买车的“微车贷”、企业理财和企业票据等。
但最底层的逻辑,仍是在流量和时代红利消散之后,微众银行要如何重铸特色,重拾增长。
这或许是下一个十年,微众银行能否坐稳民营银行龙头的关键因素。
平均生息资产/计息负债计算过程如下:
![]()
*由于微众银行财报中并未披露生息资产/计息负债明细,上表系依据审计报告中的科目推算,仅作描述净息差变动趋势之用!
![]()
![]()
![]()
![]()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