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脚刚在欧盟会议上带头喊着要给我国跨境电商加税,言辞还挺冲,什么“欧盟不要中国垃圾”都能说出来。
![]()
后脚又带着副总理这个分量不轻的头衔大张旗鼓来访,成为新一届德国政府里第一个访华的部长级官员。
欧盟对华政策:合作需求与内部分裂的真实写照
其实,克林拜尔来访的时机非常微妙。原本应该来的是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但因为他在对华问题上的不当言论,行程被临时叫停。德国政府临时换人,派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表面上看是诚意满满,实际上却是被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
欧洲这两年日子并不好过,能源危机、通胀高企、俄乌冲突拖累了整个经济。德国、法国、西班牙这些经济体都清楚,想要把经济拉回正轨,跟我国的合作是绕不开的路。
而且,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跟我国的产业链联系之深,远超许多外界想象。大到汽车、机械设备,小到化工原材料,德国企业哪一样能离得开我国市场和供应链?
可事情总没那么简单。德国一边在欧盟内部力推对我国电商加税,另一边又不得不靠着访华来维系经济命脉。这不是打自己脸吗?其实不然,这恰恰反映了欧盟内部的极大分歧。
![]()
就拿征税这事说,表面上是为了打击所谓的“低质商品”,实际上更多是出于保护本地产业、顺应美国压力,还有部分政客为了捞取选票,故意制造对立。欧盟不是铁板一块,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在对华态度上各有算盘,企业界和政界的分歧更大。
企业家盼着扩大合作、开拓市场,部分政客则盼着在对华议题上刷存在感。结果就是,嘴上说合作,实际动作却变得复杂起来。
德国这次换人访华,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德国经济承压,制造业订单减少,出口下滑,对我国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德国车企、化工巨头在我国的投入巨大,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都跟我国市场挂钩。德国政府很清楚,如果对华关系冷下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
可另一方面,德国又受制于欧盟整体政策和对美国的依赖,尤其在安全和能源问题上,难以完全独立自主。美国希望欧盟在对华问题上配合自己,德国既想保住与我国的合作,又不敢得罪美国,这种两难处境,直接体现在他们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外交操作上。
其实,不只是德国,整个欧盟都陷入了类似的困境。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在能源、安全、经济各个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在一边不断加码对俄制裁,要求欧洲跟进,另一边却高价向欧洲卖能源和高科技产品。
![]()
欧洲多国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与此同时,欧洲需要新兴市场和外部合作来维持经济,但在对华关系上又不断受到内部保守势力和外部亲美派的影响。对我国的态度,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时而合作,时而对抗,这种反复摇摆,早已成了欧盟外交的常态。
不过,欧洲并不是没有清醒的人。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几年他多次公开反对美国对欧洲的经济讹诈,坚持推动与我国的合作。桑切斯被称为“第二个默克尔”,但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美国的整体依赖不同,桑切斯表现得更为独立和坚定。
![]()
西班牙在新能源、数字经济、基建等领域与我国合作频频,成效显著。桑切斯的理性选择,让西班牙在欧盟内部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重要,也为欧盟如何平衡与我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样本。
坚定立场,理性应对:我国的选择与未来方向
反观德国,尽管企业界普遍支持与我国深化合作,但政界部分人士出于各种考量,频繁在对华问题上“摇摆不定”。有时为了迎合欧盟和美国的压力,有时又不得不低头于经济现实。
![]()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德国在对华政策上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战略。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因不当言论被撤换访华行程,就是最直接的例证。德国政界的分歧和企业界的诉求,短时间内难以调和。
欧盟整体来看,这种内部分裂和利益博弈只会让对华政策更加复杂。部分欧洲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把对华强硬当成“选票发动机”,但他们很难看到,短视的政策最终损害的是欧盟自身的利益。
![]()
俄乌冲突让欧洲明白了能源和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但如果在大国博弈中一味被动,错失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无异于自断后路。欧洲需要我国的市场和协作,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常常被内部矛盾牵制,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我国的战略定力也体现在对不当言论和单边制裁的应对上。对于那些借对华强硬刷存在感的欧洲政客,我国没有选择针锋相对,而是坚守原则,用实际成绩和事实说话。
我国清楚,合作共赢才是正道,靠打压别人解决不了自身问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给欧洲企业和理性政客留下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
当然,未来中欧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欧盟内部的分裂和外部压力短期内不会消失,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大国在对华问题上还会有博弈。
但只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大方向,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至于下一步会不会有新一轮重大合作计划,目前暂无官方计划,我国也不会为了外部压力改变自己的节奏。
回头看德国副总理的这次访华,其实是一场关于选择与抉择的现实写照。欧洲既想借助我国市场实现经济复苏,又不愿意完全脱离美国的庇护,这本身就是一场拉锯战。
![]()
德国企业界已经用脚投票,选边站在了合作一方,而欧洲一些政客还在旧思维里打转。最后,谁能笑到最后,谁能真正推动欧洲走向新生,答案其实早已经写在现实里。
欧洲是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继续在旧路上打转,还是抓住与我国合作的机遇。毕竟,机会不会一直等人,路怎么选,终归是他们自己的事。我国只会继续走自己的路,把开放和创新进行到底。
![]()
就像这场外交大戏一样,该表态的都已经表过了,真正的考验,是谁敢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欧洲还要犹豫多久?
也许,下一个机会已经在路上,也许,失去的那一刻才会明白,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第二个“默克尔”出现,给欧洲指了明路!中方发出邀请,首个赢家出现...——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