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
引言:这年头谁都在吃汉堡王?在国内,汉堡王是和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旗鼓相当的快餐“四剑客”,但汉堡王对比其他三个,生意差,价格贵,即便薯条、汉堡真的是比其他快西式快餐品牌好吃一些。
11月才刚过了一半,就有两个外资餐饮品牌被“本土资本”看上,一个是星巴克,一个是汉堡王。
星巴克中国是被“博裕投资”拿下了,汉堡王中国则是被“CPE源峰”拿下。
![]()
又一外资快餐品牌被“中信系”资本收购,准备翻身了
![]()
2025年11月10日,汉堡王和CPE源峰终于成为了“中国合伙人”,双方一起管理汉堡王在大中华区的业务。
简单说,CPE源峰为这次合资搞事业“支付”了一笔巨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84亿元)。
![]()
当然,钱也不是白给的,CPE源峰拿下了汉堡王在中国旗下所有企业83%的股权,还有20年的品牌主开发权,剩下的17%股权还是RBI集团(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
但这钱主要还是帮汉堡王开更多的店,说是要在2035年之前,把汉堡王从1250家开到4000多家,有钱其实都好说,店的数量上去了,菜单的整改开发也指日可待。
CPE 源峰凭什么敢给汉堡王画这个大饼?别人不好说,但“金主”是“中信系”出身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其实,CPE 源峰一开始不叫CPE 源峰,它的前身是中信产业基金,是中信集团和中信证券联合创办出来的基金。
![]()
但因为一些监管原因,中信产业基金“单干”了,而且把名字也改了,也就是现在的CPE 源峰,妥妥的“高干出身”,也是名副其实的“国产资本”。
但CPE 源峰并没有完全独立,毕竟它还有中信证券这个股东,中信证券持有CPE 源峰35%的股权,也算是不小的股东了。
![]()
因为有这一段“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CPE 源峰为何能拿到那么多优秀的项目以及资源了,管理资金规模现如今超过1800亿元。
以下这些品牌背后的“金主”,都有CPE源峰的身影,如: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爱尔眼科、雍禾植发、丝域养发、滴滴出行、三生制药等。
它们都是大众熟悉的品牌,有的是国民级,有的已是行业巨头。
![]()
打造下一个国产化的“麦当劳”
![]()
2014年,CPE 源峰以 6000 万美元领投滴滴出行 C 轮融资。
2015年,三生制药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峰值高达240亿港元。
CPE源峰入股丝域养发时,丝域养发的门店数量只有1000多家,但到CPE源峰拿到3倍收益时,丝域养发的门店已经达到了2500多家。
![]()
凭什么CPE源峰投哪个,哪个就能精准赚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CPE源峰不止出钱也出力,简单说“我要改变你”,汉堡王也如此,拿下其20年的品牌独立开发权也验证了CPE源峰的投资风格。
可以说,现在的CPE源峰打法非常“稳健”了。
2017年,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就已经被麦当劳品牌由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运营,股东有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投资集团等。
毕竟快餐行业,前面已经有麦当劳这个成功的案例了。
![]()
从此,国内的麦当劳就“国产化”了,2017年的时候麦当劳在国内的门店才只有2500家左右,到了2025年8月,麦当劳在国内的门店是7100多家,短短8年不到,门店数量就上涨了3倍。
即便如此,汉堡王在国内的业务,还是有无数的“资本”盯着,CPE源峰拿到这次的“胜方的MVP”,也是“资本”角逐了一波的结果。
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RBI集团补足了之前汉堡王中国的剩余股权,从TFI集团手上接盘,也就是成为了全资股东。
全资股东说话份量大,想卖给谁就卖给谁,想和谁合作就和谁合作。
果不其然,RBI集团这一波操作引来了国内好些资本,但进入决赛圈的是“红杉”和“CPE源峰”,此次在汉堡王的部分股权上,红杉资本不敌CPE源峰。
说到红杉,很多人并不陌生,且不说其投资多少项目,若论餐饮行业,较为知名的就有零食很忙、古茗等。
这笔钱现在还没到RBI集团的口袋里,还要等好几个月,全部“买单”要等到2026年第一季度。
![]()
半年不到,闭店224家
![]()
截至2024年年底,汉堡王在国内还有1474家店,但1年不到,目前汉堡王在国内仅约1250家门店,算起来半年多的时间就骤减了224家门店!
关掉老店的同时,汉堡王也有在开新店,但新店一年比一年少。
据窄门餐眼公开数据分析的得出,2023年,汉堡王开了257家新店,2024年开了109店,而今年截至10月中旬,汉堡王开了22家新店,这下降的数量一年比一年猛。
RBI旗下除了汉堡王少有名气外,其他三个,天好TIMS(Tim Hortons)、POPEYES和FIREHOUSE SUBS。
一个是咖啡,一个是炸鸡,一个是RBI集团2023年斥巨资10亿美元收购的新品牌,也称“高级版的赛百味”。
![]()
这样看,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子品牌必胜客、肯德基,被“本土资本”看上的名次反倒在“四剑客”中排最后。
10月30日,根据RBI集团公开的财报数据分析得出,2025年第三季度RBI集团营收为24.49亿美元,同比上涨6.9%,净利润为3.15亿美元,同比上升25%。
其中,汉堡王业务板块的营收为29.6亿美元,同比上升2.3%。
对于汉堡王来说,这个成绩还真的很不容易。
虽然汉堡王创立的时间是195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71年了,也快接近“百年老字号”了。
即便如此,汉堡王进入中国餐饮市场的时间比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要晚很多,肯德基是1987年来到国内,而麦当劳和必胜客则是1990年来到国内,汉堡王比它们足足少了20多年。
![]()
外资餐饮的光环滤镜碎掉了
![]()
汉堡王刚来的时候,麦当劳已经在国内开了700多家,肯德基则有1500多家,现如今汉堡王赶不上也情有可原。
在产品上,虽然汉堡王以“火烤汉堡”出圈,但价格也贵,前期可以打动消费者,但不能长期打动消费者。
![]()
所以刚来7年,门店的数量也就68家。
于是,RBI集团把汉堡王中国的经营权给了土耳其TFI集团,直到2025年2月,RBI集团又这个业务收回来了。
其实,汉堡王在TFI集团的管理下,2018年经历了快速扩张的阶段,门店数量超过了1000家,但扩张速度太快,导致出现了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滑,盈利也下滑的现象,加盟商也是亏到叫苦连天。
![]()
毕竟单品均价30元的汉堡王,在已经陷入低价内卷的西式快餐品牌中,显得格格不入,官宦滤镜也已碎掉,拿什么和同行竞争?
![]()
外资品牌单靠品牌光环,其实已经“收割”不了国人的胃口了,财报数据早已出现端倪。
根据RBI集团公开的财报数据分析得出,2023年,汉堡王在中国的业务营收为8.04亿美元;2024年为6.68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为3.09亿美元,一年比一年下滑。
可以说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连续六个季度一路下滑,直到2025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出现了转机,销售额开始回升。
![]()
中式家常菜比“洋餐”更适合“中国胃”
![]()
“洋快餐”刚来国内的时候,新鲜的汉堡、炸鸡、薯条成为有钱家长奖励孩子的“奢侈品”,在当时可以说能吃上一顿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一家子吃到饱,也要花个两三百元,贵的很,也洋气的很。
但现在来看,这层“洋品牌”滤镜早已被国人打碎,还想靠品牌溢价拿捏 “中国胃”是不行了。
从冰箱里冻的硬邦邦的炸鸡,还要反复炸,肉饼也是半成本加热,放到汉堡里,吃下去只有满嘴的调料味,没有肉香、菜香。
![]()
多是“预制菜”的西式快餐品牌,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即便是小孩子爱吃,家长也不会带他们去吃。
长久下去,这些西式快餐品牌如果没有“本土投资人”的带队,长期下去很难讨好“中国胃”。
现在的消费者对健康非常注重,这些高油高糖的西式快餐,国人也已经祛魅了。
![]()
反观本土餐饮品牌,早已凭着对国人味蕾的了解,像费大厨、农耕记、和府捞面、老乡鸡、霸碗等,已经在餐饮界闯出一片天,便宜又大碗,好吃又新鲜,在餐饮市场备受欢迎。
国内消费者的味蕾早就 “血脉觉醒”了,经常下馆子的人,预制菜和现炒的一吃一个准。
现在的餐饮品牌虽然倒下一大波,但剩下能站稳脚跟的,都是能抓住那口 “家常味”、“烟火气”的品牌。
谁还抱着品牌光环不放,一直想要教育“老饕”,那就只能注定被市场淘汰。尤其是“洋品牌”,如果不改变,一直高高在上,只会在 “水土不服”的路上越走越远。
对此,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评论,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